唯识与中观(三十六)
原文:一种子成就。二自在成就。三现行成就。翻此假立不成就名。此类虽多。而于三界见所断种未永害位。假立非得名异生性。于诸圣法未成就故。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同分。契经说故。如契经说此天同分此人同分。乃至广说。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同分。为证不成。若同智言因斯起故。知实有者。则草木等应有同分。又于同分起同智言。同分复应有别同分。彼既不尔。此云何然。若谓为因起同事欲知实有者。理亦不然。宿习为因起同事欲。何要别执有实同分。然依有情身心相似分位差别假立同分。复如何知。异色心等有实命根。契经说故。如契经说。寿暖识三。应知命根说名为寿。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寿体。为证不成。
又先已成色不离识。应此离识无别命根。又若命根异识实有。应如受等。非实命根。若尔如何经说三法。义别说三。如四正断。住无心位寿暖应无。岂不经说。识不离身。既尔如何名无心位。彼灭转识。非阿赖耶。有此识因后当广说。此识足为界趣生体。是遍。恒续。异熟果故。无劳别执有实命根。然依亲生此识种子。由业所引功能差别住时决定假立命根。复如何知。二无心定无想异熟。异色心等有实自性。若无实性应不能遮心心所法令不现起。若无心位有别实法异色心等能遮于心名无心定。应无色时有别实法异色心等。能碍于色名无色定。彼既不尔。此云何然。又遮碍心何须实法。如堤塘等假亦能遮谓修定时于定加行厌患粗动心心所故。发胜期愿遮心心所。令心心所渐细渐微。微微心时熏异熟识成极增上厌心等种。由此损伏心等种故。粗动心等暂不现行。依此分位假立二定。
他说这个人在干什么?“下界,在人世间修行,正开始出家修行,修成功了回到这里当天主,我们要属于他的。”他说哪一位有那么好的福气?“他是佛的堂兄弟呀!名字叫难陀。”哎哟!他听了高兴!想办法好好修行!(众哄笑。)这个时候佛出现了,他说:“回去吧。”
回去后,给他已经中“毒”了,佛把他带下来。这一下啊,天天打坐哦,好用功!(众笑)腿痛、麻、酸,他什么都不管了,哪里胀啊、麻、痒他都熬住了,要快速成功,好上去!
有一天,佛就跟他讲:“天上你也去过了,人世间的漂亮你也看过,我带你一个地方去。”哪里?“地狱,要不要去啊?”他说也好,要去见识。他(佛)说:“跟我来。”又抓着他(佛的)衣服,佛就带他下了地狱。
那个味道不好哦,难受了!他一路怕死了!最后到了一层地狱里头一看,嚯!那个殡仪馆的那个电烤箱、烤炉啊,还有一些大油锅啊,都在那里炸那个死人,炸排骨、炸鸡腿那么炸起来,把那个犯了罪的下地狱的人在炸。唉呀,痛苦啊!
有一个大炉子,油滚着呀,不晓得是阿拉伯的石油啊、菜油啊滚的呀,就等一个油条下来,就空着,有两个饿鬼站在那里,等着。
他又跑去问了,他说:“哎,到处都有这些犯人,这个地方……?”“哎呀这个地方还早啦!慢慢烧着,等一个人下来。”他说谁呢?“现在有个人叫难陀,他这一生、前生有福报,现在在人间,跟佛两个有缘,所以变成他的同宗兄弟,现在给佛带去出家。出家了以后佛又带他上天看看。他所有动机不正在修行,”——不是八正道,《楞严经》上说,“因地不真,果遭迂曲。”这个动因不正——“他要修成功了,在天上享五百天女这个这个……福。福享完了那个果报,哼,就到这里变油条!我们就等着,等他下油锅!”这一下,他一听,傻了!赶快心里念:“哥哥啊!佛啊!你赶快出现!我要回去了!”佛等他大悲哀的时候出来了,一片光明,他说“跟我回去吧!”“你懂了没有?!”他说我知道了。“好好修行去!”这一下才真正修行,再也不要为了五百个太太打主意打坐了。
这些故事就是说明,我们现在在修行,大家说信佛啊、打坐啊、拜佛、念经,是不是成就了种子还是问题。他生来世还要没啊!
所以你看禅宗沩仰、沩山宗沩山祖师,比临济祖师还早啊!百丈的第一个大弟子,去开山的沩仰宗。沩山禅师没有悟道的时候,他跑天台山去,碰到寒山、拾得。寒山、拾得两个打他的招呼,他茫然……什么都不懂。寒山跟拾得讲:算了,这位老兄啊,不要跟他讲话了。他说他三世为国王(三生做皇帝),丧失了神通,他忘记了,失去了定力了,变成无记了。——所以能够做国王,要修行来的哦!他说他三辈子为国王,丧失了神通。寒山说我们不要理他了!跟拾得俩进去了。这就是说修行成就种子,入胎不迷、住胎不迷、出胎不迷,谈何容易啊!
所以啊,很多世界上有福报的人,权位福报不是由修行来的啊?不管是哪一种,人中修行,或者是和尚、或者是仙道中;或者是什么山里头的各种各样的,修行多年,因为它修行多年——我们人类不公平,把动物修行修得好叫做精、怪,人类自己叫做仙、佛,实际上拿动物来讲也不过是“人精”而已啊!对不对?公平一点讲嘛!不管有哪一种精怪,有些所有成就它都是戒、定成就,所以就有福报。但是他的种子呢?菩提种子没有下,要求大彻大悟、证得菩提种性没有下,还是不成功。
所以成就有三种成就:一、种子成就。第二种,得种子成就了,到了修持有所得了,得果了,悟道了——自在成就,智慧、自在神通(成就)。第三种,现行成就,这一生即生成佛。三种成就。
“翻此,假立不成就名。”
翻此,就是“相反的”(古文叫“翻此”,现在叫做“相反的”),这三种都没有成就,所以就叫做他一生修行没有所得,叫做不成就。所谓“得”,就是没有成就,白得了。所以我们注意啊!青年同学们,至少这一生要把种子培养好,应该吧?此心连种性都没有成就啊,是白修行一生哦!要注意呀!所以,他讲了三种成就。特别注意啊!考试要答得出来哦!先露消息给你们听,这是考试题目啊!什么叫三种成就?对了!马上答出来:“一、种子成就,二、自在成就,三、现行成就。”一百分!就答全了。要记得啊!
“此类虽多,而于三界见所断种未永害位,假立非得,名异生性。于诸圣法,未成就故。”所以,他说这个里头的差别种类分开很多。但是我们修行要跳出三界外,怎么样跳出了三界外?见道以后才能修道啊!贪嗔痴慢疑悔等等“见所断”的种性要断。见道,什么叫见道?你要反省到自己心念,哪里不对要看得见哪!我们做人一辈子,自己错误都看不见,就是“见”都没有啊!所以修道第一要见地;自己的错处在哪里自己不知道,你没有“见道”嘛。
所以见道以后才能修道。我真看得到自己错误在这里,我就有本事把它切断嘛,对不对?要见得真,才切得断嘛!所以你们同学常常问我:“老师啊!我的错处在哪里?”你问我,我又问谁呢?我只好问你!你的错处在哪里?你去找啊!我就是给你讲了以后,没有用!我当然知道你错处在哪里啊!可是你自己不反省到。见道位不到,修道位没有办法建立,见道以后是修道。所以三界的脱离,“见所断”的种性要建立。
见道以后,要修哦!见道了以后,我知道自己的缺点,没有修道是不行的。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们,我有一个咒语,这个咒啊比孙悟空的紧箍咒还厉害,你们学会了就有用处;一切世间法、出世间法,都是我那个咒语里头。四句话,你们大家(我也在内):“看得破,忍不过;想得到,做不来。”对不对?“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!”你把我这个咒子好好念!
大家都是看得破,道理都知道;忍不过、切不断哪!想得到,而做不来啊!对不对?你要看得破、忍得过,想得到、就要做得来,就是见道以后修道也到了。见道以后修道也到了,“永害位”,那个烦恼的种子永远没有了,“永害”的位置。因为你见道没有到,所以修道也不成功啊!“假立非得”,所以叫你没有得道。没有得道,叫一般种类的异生性。这就对于圣人之法——所谓圣人:二乘圣人,声闻、缘觉、罗汉果位——一切都没有成就。
所以你看《成唯识论》,就关于得道不得道这个“得”字的观念,它简单地分析,讲了那么多。你说我们的这个佛法是多么的科学啊!这个观念都要分得很详细,不是笼统的啊!“啊!我开悟了,我得道了!”你开悟了?开个什么悟啊?要注意呦!千万注意啊!好,今天到这里为止。
……卷一,三十二页。上次我们正讲到心不相应行法里头——“得”,所谓得道的“得”。这一次开始的问题,也是心不相应行法里头的——“同分”,原文是:
“复如何知,异色心等,有实同分。”
同分,等于我们现在的话“共有的”、“相通的”,共同、相通的这一部分的作用。就是说,怎么样才能够知道“异色心等”,色心,就是我们这个心脏、物理部分的作用。拿现在的观念,站在医学乃至西方哲学思想,就是说物理部分的彼此的电感,尤其最新的一般所谓第六感,人与人之间有相通的、有同等的功能,就是色心的这一部分。“异色心”,分类的,譬如狗有狗的感应、猫有猫的感应、人有人的感应,整个的综合起来,就是生物界的感应。生物界的感应同植物的感应各有不同。现在是研究这个问题。
“如何知”,怎么样了解“异色心等”有实在的“同分”共通的这个作用、这个功能的存在?这是一个问题,这一句话就是提出问题。下面,答案:
“契经说故,”他说,这个问题,是佛经里头(“契经”),佛经里头佛在世的时候已经说到过。这是一句答案,就是说不是后人自己构想的,佛已经说了。现在引申:
“如契经说,此天同分,此人同分。”这是一节。譬如佛经上经常提到过,说这个是天人共有的一种功能。这个“同分”就是共有、共同相感,都一样的这个功能。“此人同分”,譬如人的共有相感,这个功能。这是“同分”的道理。
那么扩大一点,譬如说人、生物功能,我们有一位同学心脏开了刀了,他告诉我,我说我看你精神蛮好啊!他说我的心脏只有四分之一是我自己的,四分之三是猪的、猪心脏。他说当时要开刀的时候,人家用一个仪器(金属的)给他,说那么金属的如果换上的话,只可以活到十年;猪的嘛——动物这个同分(跟金属的)不同,就讲到同分——生物的,也许可以活三十年,问他决定要哪一样。这个病人当时决定用猪的。所以他跟我说笑话,我说这个心啊,一半是猪心。那么,我看他精神蛮好,我说这个还真是不容易啊!你譬如刚才医学上那个金属的换上,就不同了。生物的东西换成生物,这个是同分的作用。我们刚才说这个故事是为了解释这个“同分”的道理。他刚才答复,这是佛说过的,“契经说,此天同分,此人同分。”下面又说:
“乃至广说,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同分,为证不成。”
须知,扩充这个范围“乃至广说”来讲;“此经”,就是说佛经的经文里头记载,并没有说到“异色心等”有一个除了唯心以外,另外专门有一个实在存在的物理作用这个同分。“为证不成”,他说,你所引证的理论、你找的证人、证件,拿佛经来作证明,不成立的。那么,说明一个理由:
“若同智言因斯起故,知实有者,则草木等应有同分。”
他说,假定(“若”就是假定),“同智”,拿人类相同的智慧,理解相同;换句话,同智、同言、同一种理论。譬如我们现在站在中国人的立场讲到东西方文化,我们中国文化大家有这个观念,就是同智、同言,这个意思;站在西方人立场、在西方文化这个观念上,(也)同智、同言。假定以同智、同言来讲,“因斯起故”,因为提到了这个同分的问题,你就认为:另外有一个存在的功能,唯心以外,有一个实在的;那么,“草木等”植物方面“应有同分”,它也应该有个单独的功能。
我们不要看错了这个文字,看错了文字我们马上可以找答案。现在的科学所了解的,这个植物跟人俩有同感,而且证明了植物乃至你青菜也好、萝卜也好、一根草也好,它有感情的。植物也会懂得音乐,学音乐的音感。你譬如种的一个很好的花,你天天唱歌给它听,花也开得更好,那它也在高兴;你天天哭给它听,那个花都会萎缩了。那么这一些都是科学的问题,就是同分的相感。如果我们看了本文,“若同智言因斯起故,知实有者,则草木等应有同分。”那么人家这个问题问得没有错,草木有同分。刚才我们引证现在科学知识,如果拿来理解这一条,那就错了!现在并不是讲……我们姑且承认科学所研究的(姑且承认,上面有“姑且”两个字,暂时的承认,因为科学是还靠不住的,今天确定了、明天又推翻了,又有新的发现了),不过草木有灵感,那是真的;它究竟是机械式的、物理式的?还是同我们人一样有心灵作用啊?那是另外一个问题。也可以说,植物的这些会听音乐、会同人有同感应的,可以说是机械式的,不是心灵这一部分的。所以把刚才提的例子拿来解释这两句话,那是不对的。
这些问题特别像诸位年轻同学要留意。因为以后的时代你们碰上,科学的文明越来越发达的,不是古老的时代;光拿佛经本身的范围解释,在科学的观念马上把你打入哲学部分。——这是属于哲学部分,你的理想部分。要拿证据出来。所以我们对于科学、哲学各方面都要了解一下。这是第一个问题。
“又于同分起同智言,同分复应有别同分。”
再说,假使一个共通的作用当中,能够生起我们同等的理解、智慧、同等的言语文字的话;那么,这个共有的里头应该有差别,“应有别同分。”譬如同样是人,有些人心灵的反应就快,有些就慢;慢一点叫笨人,快一点叫聪明人。有些人一提什么,所谓闻一知十,听了一个道理,其他的也理解了;有些人学了一百年也还不懂。这个中间的差别,所以“同分复应有别同分”。他说这是一个事实,举例出了这个问题。
好!又是一行:
“彼既不尔,此云何然?”事实上,所提的这几条的问题里头就有很多的问题。“彼既不尔”,它这个“同分”这个东西不是这样简单。“此云何然?”这是这个佛经的、尤其唯识学家玄奘法师的佛学的文学,“此云何然?”你所讲的这个理由,究竟为什么说是对呢?你这不是有点强调吗?这是问题。现在讲:
“若谓为因,起同事欲,知实有者,理亦不然。”
他说关于人与人之间这个同分,假使拿众同分——我们这个“众同分”,唯识学经常用,大众共同所有的相同的生命这个功能——认为众同分就是“第一因”,现在哲学叫做第一因,过去所谓第一因,宇宙万有先有鸡啊先有蛋?宗教家讲是上帝,或者说是神,或者说是什么东西;哲学上不用这种名词,上帝也好、什么也好,那是你造的,哲学名词叫“第一因”、第一个因素来的。其实“第一因”的名称佛经早就用了,几千年前就用了。一讲到人类文化,可见我们这个本师释迦牟尼佛之伟大!后世的这些名词他早就有了。这个因就是讲“第一因”。假定你认为、把众同分这个观念变成了第一因,那么因此有了第一因,“起同事欲”,生起了共同欲望。
譬如说我们大家都是人,我们有一个同分的功能(众同分)相同:饿了要吃饭,冷起来要穿衣服。动物,假使是狗啊、山中的老虎啊,冷起来它觉得很冷,毛不大立起来,挂拢来,比较走路萎缩一点;热起来毛孔都张开了。如此与我们不同,我们必须靠衣服。我们饿了非吃不可,一天三餐;有些动物大概好几天偶然还只吃到一点点东西,不一定饿死;因为人跟兽、动物两个同分不同。第一因,“起同事欲”,“同事欲”就是这个意思。人,就是这样一个同事欲中。
他说你如果认为这样——错了。“知实有者,”你认为、因此判断,譬如人,大家有个众同分,共同的第一因这个作用,“理亦不然”,他说你的观念错了。为什么道理?现在我们讨论。
譬如我们信了佛的人,差不多一般在我们中国佛学学佛的,因为听了唯识、大小乘的学理,有禅宗、各宗派,至少大家都认为有一个东西我们是相同的,所有的生命共同一个来源。有人学了一点唯识的常识,认为我们共同的来源就是第(八)阿赖耶识。阿赖耶识还不是共同来源之一;是共同来源。这个阿赖耶识是什么东西呢?所以有人很可以发生问题:我的阿赖耶识就是你那个阿赖耶识,我们体都相同的;也等于说,我们大家是兄弟姊妹啊,都是一个妈妈生的,妈妈是一个啊!我们同分嘛,是共同的众同分啊!——我们把佛学往往会误解成这样,把生命误解成共同一个来源,所以那么就根据佛经,所以一个人成佛,佛与佛把彼同分就归体了,摄用归体,始终认为有个东西存在。
那么我们这一般对佛学的理解,并不是真正地了解了如来本体、菩提、涅槃、道体,——没有!是错误的!是把众同分的作用,你给误解当成自性的本体。
这个话非常难懂!并不是学理很高深,这个是我讲得不好,表达得很难,你们诸位懂得也更难!这就碰到科学与哲学问题了。所以(无论)怎么样说,怎么(都)很难理解它。
因此啊,学禅宗、学各种教理,常常对于佛法讲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这个本体的问题解释错误,结果错误到哪里去了?是解释到人的众同分里头去了,本体没有认识清楚。这是一个问题,希望大家注意!不晓得诸位能够完全了解到没有?我先提到,没有了解,我们将来再讨论。本来这个问题是非常讨厌的!学哲学的人搞了一辈子,还是在这个问题里头转。
现在我们讲到唯识里头谈,他说你谈的“若谓为因,起同事欲”,因为人类众生共有一个欲望是相同的,因此你理解到认为这个生命背后真有一个东西——“知实有者”,“理亦不然”——在理论上错了。那么,他认为错了的,我们看唯识、佛法怎么说:
“宿习为因,起同事欲,何要别执有实同分?然依有情身心相似分位差别,假立同分。”这是佛学的解答了。看到这里你们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了、理解了。换句话说,根据佛法的观念,我们每一个人、甚至每一个众生,生下来个性不同,身体也好、心理也好,绝对不同。同样一个父母生的,我们老古话:“一娘生九子”,一个妈妈生九个儿子;“九子各不同。”每个人身体不同、个性不同。都是兄弟,大部分同父亲母亲有些也相同。所以我常常跟有些同学讲,我说你这个个性怎么是这样?我说这一半是你爸爸的习气、这一半是妈妈的习气,这两部分给他一分析,留下来还有他自己的前生带来的一分习气。连相貌都是有的,每个人面孔、体能,一半像母亲、一半像父亲。不过有反相的:父亲或者很老实,生个儿子特别调皮;父母都很好,生个儿子特别坏。原因是什么呢?一半是他自己带来的,一半是父母那一半坏的给他了。因为好人啊,面子上这个人很老实,老实人有时候在肚子里还是脾气很坏耶!不过坏不出来而已。刚刚把肚子里坏的那一部分遗传给儿女去了,这就很糟糕了!所以这个遗传也很难讲。这是“增上缘”。
那么本身带来的个性,那父母的因素就不能左右了,就是“亲因缘”。本身怎么样带来的呢?就是三生因果。所以种子(多生前面这个种性)生现行,造成了现在的环境、形成的个性。我们现在的行为呢,心理、各种所作所为,为来生、他生来世的种子。种子生现行,现行成为未来的种性、种子,互相作为因果去了。
所以我们人一切的生命的遭遇,是多生累劫,“宿习为因”,这四个字非常重要!“习”就是习气,“宿”并不是只讲前生哦,前生的前生的前生……没有成佛以前,多生累劫累积下来的习气,业力习气、这个习惯形成,就是“第一因”。现在我们讲这个话是站在现行来讲,站在这一生生命存在这个现象上说的,所以“宿习为因。”
“起同事欲。”因此生起现行中间——像我们变成人,尤其我们变成中国人,尤其我们这一部分的中国人生长在台湾、或者是活到在台湾,在台湾又在台北,而且碰到台北今天小型台风这个天气,因此每一个人众同分,“起同事欲”,都想加一点衣服,不需要冷气了,没有关系了,因为我们共同的欲相同,“宿习为因,起同事欲”。
他说一切生命的来源,既非主宰——并不是有个上帝、有个神我可以操纵的,非主宰;也非自然——也不是物理那个样子自然来的。一切皆是因缘所生。因缘所生中间,自生的宿习的业力为第一因,“宿习为因,起同事欲”,所以每一个人个性绝对不同,没有办法——习气不同。所以非主宰,没有一个上帝、没有一个什么阎王做你的主宰,一切唯心。但是也不是唯物的——非自然的,不是自然来的。“因缘所生法,一切唯心造。”这是佛法。
但是无主宰不是无神论者。所以有人搞错了,我们这一代的达赖公然在印度、在美国发表宣言,还说佛法是无神论者。我说这个是混蛋加三级!一个所谓“教皇”,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论还搞不清楚!
佛法不是无神论者。无神论者是绝对否定有鬼神,也绝对否定一切(唯心)。无神论就是唯物论,就是认为人没有宿世,更不会承认三世因果了,那才是无神论者。所以现在的达赖有如此的见解,那简直是……真可笑!所以非主宰并非是无神论者。所以一切鬼神,有没有上帝?有上帝;有没有阎王?有阎王;他也是唯心所造。他只能够生命作自己的现行,不能够为他人的主宰;更不能为万物的主宰。换句话,他变成了上帝、变成了阎王,他是怎么来的?还是唯心来的,还是“宿习为因,起同事欲”来的,因此说他无主宰、非主宰。那么一般学佛的误解了,一看到这三个字,既然“无主宰”,那就什么都没有了,那就是无神论了——那不是笑话么?所以这些道理,你们年轻的法师们、同学们更要注意了。“宿习为因,起同事欲”这两句话就讲完了。
“何要别执有实同分?”他说一切都是种子生现行、现行生种子,都是多生累劫的业力习气所形成的现有的生命。因此你懂了这个理论,何必需要另外执着有一个实际的共同功能、那个生命的众同分呢?所谓“众同分”这个名称,那么我们引用《楞严经》的两句经文来讲,“徒有名言,皆无实义”,这一切东西都是名相,徒有这个名词、有这种理论。为了人类智慧所了解,创立了这个名词、有这个理论,是为了表达、给你了解进去。你不要抓到这个名词当成实在,“徒有名言,皆无实义”。实际上这是一个在逻辑、在理论上的一个东西。你真的抓住了“众同分”这个名词,抓得牢牢的,硬认为有个共同的力量,你就执着了嘛!执着了,给自己找了麻烦。
那么,这是《楞严经》的这个文字的名言,翻得非常好,“徒有名言,皆无实义”。在这里也是同样的意思,用的文字不同,“何要别执有实同分?”何必要执着了这个名相呢?但是,“然依有情身心相似(的)分位差别,假立同分。”
那么佛经里头,尤其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,有“众同分”,《百法名门论》里等等,乃至其他的小乘论据里头,都有这个名称,那怎么讲法呢?他说有个道理:
“然依有情”,这是为了宣扬佛法,使大家能够了解自己明心见性成佛,使你们自己成佛;为了分析这个道理,所以依据一切有情众生生理的(身体的)、心理的“相似”,有个差不多相同的“分位差别”——“分位”是归类,用逻辑的方法把它归类起来。归类中间又有差别的不同,譬如人有人的众同分、狗有狗的众同分、牛有牛的众同分,所以“分位”的差别;“假立同分”,建立了一个名词,就是这个“名言”,所以叫做“同分”。这是一个问题。
好,第二个问题:
“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命根(呢)?”
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里头有一个“命根”,就是我们活着的这个生命,是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里头——你说我想多活……譬如我有些老朋友,我说:哎!你这个精神蛮好啊!像今天有个朋友来,现在八十二了。我们朋友之间这个里头啊,都是说的假话,犯戒的。不过不犯戒,叫做方便妄语,还是功德,方便妄语就是功德了。等于医生跟护士两个明知道癌症病人(的生命)只有三天了,“怎么样啊?小姐!”“哦,不要紧!医生说的,你过几天就出院啦!”当然出院了,到了太平间去了嘛!那没有错啊!(众笑)所以她跟这个病人讲这个方便妄语是功德。所以像我们碰到这种人,说:“哎呀!这个八十三算什么,像你这个样子,我看一定要活到一百多!”虽然说:“哎呀!不可能的!”听了还是舒服,吃了冰淇淋一样,还是舒服的。
这个就是说,人想活长,你做不了主——“命根”。这个命根是“心不相应行法”,你意识没有办法控制。
所以上次我们讲到“得”,又提到“同分”,现在讲“命根”的道理。
那么,他说怎么样我们才能够了解“异色心等”——离开心理、现在的生命、物理的作用,真有一个真实的命根的功能存在吗?那么,唯识学的答复:
“契经说故,如契经说,寿暖识三。应知命根说名为寿。”
我们晓得佛经说,尤其是研究唯识,所谓这个识、心意识这个“识”是什么东西?识是三个东西连起来的:暖、寿、识,就是这个书上说的。而这个生命、这个身体一死亡了、气一断了,这个暖包括了气,包括了我们讲这个人还有气没有气;气的存在必定有暖(得暖)。譬如你们修定的人,诸位修定的作白骨观,一观起来那一点,马上就是得暖了。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法四加行,大小乘离不开的。所谓什么是“暖”呢?普通就叫做三昧真火;密宗所讲的“灵热”、“拙火”。跟密宗这个名字一用不同了,大家就受骗了,当成了不起。实际上这个就是“暖”的作用——暖、寿、识。所以身体存在就有温度,冷却了就是死亡。“暖”同“寿命”、“识”(心意识这个识)三位是连起来的。所以这个“识”的存在,像我们活着,暖一定有。所以要死亡的人,身体冷到哪一部分,这个意识、识就死到哪一部分。那么身体完全冷却了,第八阿赖耶识也跑完了,完全死亡,就冷了。——“寿暖识三”。
他说什么叫做命根呢?佛经上佛说过的,暖、寿、识三种就是命根的作用。合起来,命根(有)另外一个特别名称——“说名为寿”,这样就叫做寿命。
“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寿体,为证不成。”他说,所有经典上并没有说离开唯心的作用,在这个肉体的生命上另外找到一个生命、寿命的一个功能;所以,你的理论所引证的不成立。
“又,先已成色,不离识,应此离识,无别命根”。
他再说,当我们这个生命在投胎的时候,所谓十二因缘,大家应该记得很清楚: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;并不是唯识这个“识”以前还有个“行”、还有个“无明”,不是这个意思。十二因缘前面讲无明是形容它,这个识自己没有反证过来、一个人自己没有悟道以前,一切都在糊里糊涂在过;糊里糊涂中间就永远在轮转不停,就是无明与行的道理。这个都是识的作用。
识的本身,反过来说,没有悟道以前,它不是智,是识,它本身就是无明,本身就不能停止这个轮回的活动。所以无明、行、识,等于也是三位一体的作用,三个同一个作用。当这个识(我们普通叫做灵魂)入胎的时候,第一个,这个灵魂、这个识,它先跟“色”——什么是色法呢?男性的精虫、女性的卵子,也可以叫做——严格地说拿逻辑讲不叫做物理作用,这叫人的生理的这一部分作用,相似于物理的。先是识跟色这两个配合,“又先已成色,不离识。”假使一个精虫、一个卵子两个在一起,没有识性的加入,它不能成其为胎儿。我们可以强调地说,就是试管婴儿,还是离不开这个法则,是一样的;还是靠三元和合才能够生,不然这个试管婴儿就不能够试验成功。
试管婴儿我们晓得现在当然科学上人可以用玻璃管里养出来的,但是你看养出试管婴儿试验成功的现在没有多少,试验失败的很多。不是说每一个精虫卵子放在管子里都成功的。那么在我们今天的理论,就是说,那个试管婴儿里头精虫卵子结合不成功,第三元、就是我们这个人我的这个补特伽罗——数取趣,就是普通讲的这个灵魂的作用没有配合上;识跟色两个没有打上,那试管婴儿(就会)失败。刚好碰到有一个灵魂、这个补特伽罗刚好要受生,碰到这个试管婴儿,他的业力因缘就构成了另外一个境界,把他吸过来了,那么三元和合,试管婴儿(就)成就了。在我的解释如此。将来等待你们青年同学在未来一个时代看科学上怎么样变化。
现在我们回到本文,“又先已成色不离识,应此离识无别命根”,所谓生命这个命根的道理——暖、寿、识,这是佛学的一个名词,这个名词老实讲,他说还是唯心所造;离开心意识,另外没有单独存在一个命根。所谓命、生命,还是唯心作用的这个体段里头的。
“又,若命根异识实有,应如受等,非实命根”。
“又”,再说,假定认为这个命根、这个生命、我们活着的这个生命“异识”,不是唯心的,与心意识不相同、相异的,实在有一个命根的作用存在、生命的作用存在;“应如受等”。他说好,那就很简单,请你拿出证据来,这个存在的命是什么东西?像我们的感觉一样,受就是感受,譬如我们现在气候变了,今天就跟昨天两个感受不同。感受不同,我们的体温、甚至我们的消化力、甚至我们心理的影响统统不同;这个感受完全不同,有凭有据的,今天就要加一点衣服,昨天就要脱掉。那么你说离开唯心以外,实有命根,请拿证据来!
“应如受等,非实命根”,你要晓得那也是你的感觉、你的假想。实际上进一步说,我们的感觉本身就是一个不实在的。为什么呢?同样的冷度里头,有人身体衰弱的,觉得太冷;我们跟有些身体好的年轻人、或者有些大胖子坐在一起,把那个冷气开得我都要加毛衣了,他还说:“哎哟!都是汗!”两个手还自己带电风扇那么扇。这同样一个东西,感受就绝对不同。可见这个受的本身没有标准,靠不住的。说我们现在我还有感觉,譬如一个人没有死亡以前:“你知不知道啊?”“我还知道,有感觉。”认为感觉就是命根——错了!“非实命根。”不是的!
那么,前面的论辩过了,下面再说:
“若尔,如何经说三法,义别说三,如四正断。”他说,那么假定照你这个道理,为什么有些佛经上提出来“三法”呢?就是小乘经典。哪三法呢?“断断”,《杂阿含经》、小乘的经典上有的。什么叫“断断”呢?能够断一切,譬如我下一个决心;譬如有个朋友对你不起了,或者把你股票倒了一千万,实在伤心透了,以后再也不跟他来往,说“断了就断了”,这个狠心——“断断”。第二个是“律仪断”,为了我们要修道,守这个戒,必要的时候某一件事情绝对不能做,自己把自己范围住。等等,有个四断的说法,“四正断”。怎么样经典上说三法“义别说三”呢?这个三法,就是暖、寿、识等等。现在说了,他的答复:
“住无心位,寿暖应无。”
他说,这个只告诉你,修道到达无心位的位置,无心位并不是个得道的道果哦!无心位,达到无心。提到无心,我们一般现在学佛的、学禅的,常常认为打起坐来,好像平常只要无心就对了,没有妄想就是道了。——完全搞错了!所以禅宗祖师也说:“莫道无心便是道,无心更隔一重关。”
什么叫无心呢?那你睡眠睡着了也算是无心,睡眠是算无心位哦!一个睡眠、一个闷绝(晕过去了,或者是撞倒了,脑震荡晕过去了、没有思想),那也算是无心的范围哦!无想定、无想天、灭尽定,这都是无心位。所以大乘的思想,所以你说无心就是道,就要问清楚了,你是哪个无心啊?所以尤其你们打坐坐着什么都不想,坐在那里睡嗑睡,我常常警告你们,小心哦!你把这个当成无念当成“道”来修啊,来生的果报,就到中央菜市场喽!那就变猪哦,真的哦!把昏沉定当成这是道,我上来什么都没有了、无心,那严重得很!那落在无记,智慧越来越迟钝,记忆力越来越差,变白痴了;他生来世的果报就变猪喽,变这些笨东西了!所以我常常说,修行你若是认识不够啊,以善因反得恶果,很严重啊!所以不要随便讲“无心就是道”啊、“无念就是禅”哪,不要乱来啦!搞错了很严重啊!诸位学禅的朋友特别小心啊!不要这个禅“禅”不进去,将来真变成那个猪朋友,那才“馋”呢!看到东西就在那里“哼哼哼……”那才好“馋”呢!这个事情不能玩的哦!千万注意啊!这是讲到无心位。
“住无心位”,到达这个无心位,他说那么“寿(跟)暖应无”,马上入定,就没有暖寿了吗?
“岂不经说,识不离身,既尔如何名无心位。”
他提的问题说,假定得到无心位,那么这个“暖”、身上就冷却喽?那么寿命好像也到此为止喽?那么你们佛经也说“识不离身”啊!真正入定的人不是这样哦,不会冷的哦!所以真正入定了,暖是存在的,寿当然仍存在,所以一定可以八万劫,起码一定——真得定了以后,你说定个几十年,这个肉体一样在那里,身上还是暖的哦!还有温度的哦!不过与我们现在的体温不同,是真的!但是绝不是同死人那个肉体一样。(他)是暖的。有寿命可以存在,不吃不屙,可以几十年甚至于说多少年都没有问题。——暖、寿。因为“识不离身”,他阿赖耶识还在这个身上。所以叫你们把《八识规矩颂》背来,“眼耳身三二地居”,入定的人,前五识来讲的话,前五识只有两识——嘴巴不说话了,当然你们现在打坐还咽口水的,这个不算入定;到那个时候已经是口水不需要咽了,它津液是直接下降通全身的脉管了,不需要舌头动了,所以舌识暂停作用。呼吸、鼻子的呼吸暂停(不包括毛孔的呼吸,轻微还存在),那么,鼻子的呼吸暂停。所以,鼻、舌二识暂停,眼识、耳识、身识都还存在,所以“眼耳身三二地居”。这个我们讲到《八识规矩颂》时已经提起你们注意了。
现在这里说,“岂不经说识不离身,既尔如何名无心位?”他说既然是这样,怎么样叫无心位呢?因为你识还存在嘛!换句话,现在提的问题:真正入定,是有心还是无心?应该说入定是有心入定,不是说无心。那么我们大乘佛法同一般中国禅宗所讲,真的得了道入定的无心是有道理的——无妄想心,并不是讲无真心。所以你们学禅的看了《六祖坛经》,六祖说:我宗以无念为宗。但是,六祖对无念两个字有个解释:“无者,无妄想;念者,念真如”——无念为宗。“如何名无心位”是这个道理。因此,这些地方尤其你们诸位同学要专修的人更要注意!下面两句话特别注意:
“彼灭转识,非阿赖耶。”
真正入定的时候,是灭除了一切动相的转识,阿赖耶识这个功能当然存在在这里。我们先到这里,休息一下。
入定的时候,灭一切的转识,六、七、前五识,甚至阿赖耶识一部分的功能宁静下来了,不再轮转了,但是阿赖耶识还是存在的。这个入定的境界、心意识活动的现状,究竟是怎么样?
“有此识因,后当广说。”这个识的作用、心意识的作用,本经后面专有一篇讨论的。
“此识足为界趣生体,是遍恒续异熟果故,无劳别执有实命根。”
所以这个阿赖耶识的作用(“此识”是阿赖耶识),“足为界趣生体”它本身包含了足够为三界(“界”就是三界);“趣”就是六趣、六道众生、十二类生,一切生命的来源就是阿赖耶识的转化的作用,“此识足为界趣生体”。它是普遍存在、经常的(“恒续”),所以阿赖耶识也就是构成了“异熟果”(异熟果,一切的生命;“异熟”代表个别的生命)。总而言之,除了阿赖耶识的功能以外,另外并没有一个生命的命根。所谓命根,就是阿赖耶识对这个世界、对这个肉体的因缘完了,就结束;因缘存在,(就)还在轮转下去。
“然依亲生此识种子,由业所引功能差别,住时决定假立命根。”
现在我们所认为这个命、还存在这个命根,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的亲因缘。所以是“依(于)亲生此识(的)种子”,阿赖耶识的种子——亲因缘。那么,是宿习的业力所引生的功能的差别,假定一个名词叫做命根。所谓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,命根也在其内;所以意识心所不能左右它,因为它本来的功能属于阿赖耶识的作用。因此说,我们大家打坐、修定、修道,纵然能够清净,好像是无心、无念,那是意识心暂时的清净、第六意识暂时的清净。
譬如说,例如大家入定——当然大家现在还没有这个功夫了;有些人假定有这个功夫,一定可以多少天完全不起,乃至呼吸相似地停止,心脏也是非常缓慢地动,好像完全无念、无心了;这个范围还在意识境界的范围,还不懂阿赖耶识。所以阿赖耶识“受薰持种根身器”,不是那么简单。我们普通假定达到刚才我报告的这种定境的范围,只不过是第六识的清净,还属于六识的范围;并没有了解、证到阿赖耶识哦!况且再把阿赖耶识要一转,转识成大圆镜智,谈何容易啊!
所以因此一般人学禅宗或者是学各宗,偶然有一点清净心,(于是)认为这个是道了,等于现在一般人讲禅学的“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”,我说见鬼不是鬼!那不是很容易?!一个人见山不是山、见水不是水——给你一个刺激,后面一个手枪顶着:“向前面走!不然打死你!”你走在前面见路不是路、见人不是人,吓昏了!你说那也证得禅宗啦?“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”,那是第六意识忽然一个停顿、一个闷绝的境界。而且这几句话在禅宗里头是一个不知名的禅师随便说的,现在结果拿这个来做禅宗的标准,什么“未见道时,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;见道之时,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;见道以后大悟以后,见山还是山……”,瞎扯一顿!那很容易呦!那见人不是人、见鬼不是鬼,我们都一样,都是得了禅了?我们在街上看到好东西想买的时候口袋没有钱,走在前面把头低下来,见路不是路、见钱不像钱,那还也悟道啦?不是这个道理。
纵然真达到第六意识清净见山非山、见水非水的境界,所谓“虚空粉碎,大地平沉”,到这样的境界,不过是第六意识偶然清净面的出现,第七识影子还没有摸到呢!第八阿赖耶识懂都不懂。不要认为这个就是道,千万要注意!
纵然达到“虚空粉碎,大地平沉”,也不过是第六意识上的感觉境界,还不是。
换句话,拿五蕴解脱来讲的话,就是你功夫达到了、证到了“虚空粉碎,大地平沉”,受阴还没有解脱,那是色阴境界;在《楞严经》的道理是色阴区宇、色阴境界的范围,受阴你还没有做到呢!
“彼灭转识,非阿赖耶”,连到上文,“既尔如何名无心位?”既然这样说,怎么叫做无心位呢?现在所谓无心位,真正达到无心位的话,是灭了转识,前面意识不动了、第七识不动了、不起分别了;并没有离开阿赖耶识。
“复如何知二无心定、无想、异熟、异色心等有实自性?若无实性,应不能遮心心所法,令不现起。”
再提一个问题,怎么样才知道“二无心定”(两种无心定,就是无心定与生无想天——无心定、灭尽定这两种无心定,无心定是生无想天的果的一种,就是灭尽定);无想天硬觉得没有“想”;“异熟”就是修行到这种成就,得到无想定。“异色心等,有实自性。”离开这个肉体心的作用,它有怎么样的一个定的境界、真实有这个性能呢?唯识宗这个地方提到的“性”字,同禅宗明心见性那个性、同性宗这个性字不要连起,这一点特别吩咐你们年轻人。几十年来,所谓讲哲学、讲唯识的,有个非常大的错误观念,错误大得不得了!唯识学讲“诸法无自性”,皆从因缘所起,因此有些研究唯识、研究教理的人,(认为)唯识学讲无自性,禅宗、其他宗派“明心见性”建立一个“性”,所以都变成外道了——这就错误了。
唯识所讲的“诸法无自性”,不是说同性宗那个明心见性的“性”、如来自性的本体这个“性”就代表了。这只能怪我们中文的文字语汇不够,借用的,代表本体之性。唯识所讲的“诸法无自性”是说每一个万有万象,没有自己单独可以存在的那个性能与性质,这个性指性能、性质之性。因为大家观念搞不清楚,看了唯识学的“无自性”,既然无自性,那么其他的性宗、各宗各派还建立一个明心见性一个“性”,所以说是外道观念了。他不知道,他错误了,还不只外道,那个是“差别道”哦!错得一塌糊涂!所以唯识讲“无自性”这三个字,是讲诸法无自性;一切万有的现象,它没有一个单独存在、永恒存在的性能——这个无自性。譬如这个茶杯无自性,它是因缘所生的。这个道理我们先要懂。
现在跟着说:“若无实性,应不能遮心心所法,令不现起。”假使说无想定或者灭尽定,这两个定的内涵,同我们色身这个作用两样、没有实在的自性;那入定的时候进入无想定,为什么能够把我们心理上的乱想它会停止掉、遮得住、盖得住呢?“遮”就是“盖”,我们现在讲:“怎么给它盖住了呢?”
“不能遮心心所法,”前面这个“心”是全体的心,“心所法”——心理的现状的心。“令不现起”,入定到了无想定,我们普通讲硬是不动念了、不起分别了。他说那是什么道理呢?
“若无心位,有别实法,异色心等,能遮于心,名无心定;应无色时,有别实法,异色心等,能碍于色,名无色定。”
这个里头很麻烦了,这都是讲到实际修证的道理了。“若无心位”,无心位是佛法的思想逻辑上一个分别的一个范围,譬如说无想定、灭尽定,乃至我们普通人昏过去了、脑震荡昏过去了、晕过去了、睡眠睡得很熟了,这一些范围都属于无心位。并不是真的什么无心哦!(只是)在学理上把它归入一个范围,“位”就是范围,就是无心位的范围。那么现在讨论的无心位这个范围里头,所谓无想定、甚至于灭尽定等等。无想定硬是无想哦!那是外道定哦!但是你不要看不起,做不到哦!诸位哪个人修到了,我还可以向你磕头,叫你“无想师父”。你看释迦牟尼佛,以他老人家当年出家,第一步修无想定,三年才修成哦!那还颇不简单。所以无想很不容易哦!当然你到达无想还不是道,可是试验地做到这个功夫还不容易哦!这个无想是完全思想停掉了、把它灭掉了,刚才《成唯识论》经典上告诉你的——“遮心心所法”哦,它盖住了,心理作用不起来了。至于心理各种各样的思想,譬如我们打坐,入定没有啊、气脉通了没有啊、屁股痛不痛啊、这里麻不麻啊……这些根本没有存在了,这都是想所生的、就是想阴所起的——完全把它停掉了。就是拿你们现在年轻人的话:都把它闭掉、关闭掉,那就叫无想定。这属于无心位。
他说那么,无“别实法异色心等”,它没有特别的什么另外一个功能,(这个“法”并不是说一个方法),不同于现在我们色心的作用。“能遮于心,名无心定。”它这种修定的境界、它的功用到达了这个境界,能够盖住了(这个文字“遮”,我们拿现在话是“盖住了”)心所起心动念的作用,把它停止了、关闭了;因此在名词上、名义上叫它是“无心定”。
所以假定你认为是这样(这是另外一个人,假使问问题的),哦,你说这个无想定、无心位是说没有别的方法,就是我的心下了决心:“不想了!什么也不想!”哎,其时大家做得到哦!有时候有一个境界我们年轻的时候做得到:妈妈给我们五毛钱在书包里头,本来上学要买面包吃的,走在路上掉了;所以回来想买面包还没有钱,书包摸摸,没有五毛钱,只好:算了,不想了,不买面包了。回来妈妈问你:吃过面包没有?“吃了!”对不对?因为钱掉了不敢报嘛。硬把它强迫地把心念盖住了,不去想它了。你不要认为这个是笑话哦!接近于无想的一种,强迫自己(不想),心理是可以做到的。
所以大家打坐起来有时候思想有那么大的痛苦,常常有许多人来问:“老师啊,你还再教我个办法,怎么样把这个思想对付下去!”哎呀,我只好看着他笑!骂你笨嘛,这句话……也是太聪明了!(一笑)
还有别的方法啊?不想就不想了嘛,这很简单!(还要)另外求一个方法?给你一个方法——我说有啊!什么?有个咒子你去念,你坐在那里拼命念咒子,咒到无想——你说多笨啊!那个念咒子不是想啊?无想就是无想嘛!就是决心。所以说,“无别实法”,没有另外一个方法,“异色心”。“能遮于心”你下来一个决心,这所谓大勇气,说不想就不想。刚才比方小孩子掉了五毛钱不敢告诉妈妈一样的,“不想了!想都不想了!”——能遮于心。假定这个样子叫无心定,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么,“应无色时有别实法异色心等,能碍于色,名无色定。”
那么好了,有个问题来了:假设无色的时候,外面物理世界一切境界都没有了;“无色”这是假定的话哦,没有无色的哦。色法就是代表物理世界,红黄蓝白黑,譬如我们登高空一看——太空大家没有看过,高空总看到过吧?很多人坐过飞机,飞机上坐着一看:哎呀!高空!本来没有坐过飞机,好大的兴趣上去,看看天呀、下面看看白云啊……但是看不到半个钟头已经想睡觉了——没得看的。有什么看的?青天白云,一点味道都没有!还没有到太空呢。
那么,太空、高空还算是色吗?那个就是色。虽然是没有看的,那个空的嘛,空的也是色啊!色是这个。真正无色,没有人看到过。除非无色界,还有色——无色界的色。真正无色可以说“但有名言,皆无实义”。所以我们都在色相中转。
因此,给大家讲到禅宗一个故事,苏东皮,呵!苏东坡不是认为自己参禅了?他有一天做了两句诗很得意的(实际上四句,讲自己悟道了,发疯了一样的):“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。”多好!假使拿现在一般人讲禅学,一定是把他圈起来:“啊!这是悟道的诗啊!禅!禅!”
好了,他的偈子后来传到一位三平禅师(这个三平不是大颠和尚旁边那个徒弟三平,是另外有个三平禅师),一看到笑了,哈哈大笑:这个苏东皮自己认为悟道了,真的是莫名其妙!这个怎么是悟道的诗呢?人家说那是什么道理啊?他拿起笔在后面一批:“溪若是声山是色,无山无水好愁人。”轻轻两句话,所有都把他批驳、否定了。你有个清净境界认为是道,那没有清净境界你怎么办啊?“溪若是声山是色,无山无水好愁人!”这是讲到无色的境界所引出来的。
他说这样假使叫无心定,一个人假定在无色境界中、定中,没有声也没有色,无声无色境界,外界一切声音都听不见了;内在血液流动、呼吸也停止了,声也没有了、色也没有了;原来打坐的光明啊、境界呀这些都停掉了,无声色时,那么这是什么境界呢?“有别实法异色心等,能碍于色,名无色定。”那么可见这个时候,声色都给它障碍住了,这个境界叫做“无色定”喽?他说那样叫“无心定”,那么这个境界也可以叫做“无色定”喽!实际上没有个定叫无色定,假说哦!
“彼既不尔,此云何然?”所以说,“彼既不尔”,就是说,无色定这个定是没有这个事了,这个理论不成立。“此云何然?”那么你这个无心定是指什么叫无心定呢?是怎么说法呢?这是一种。
“又,遮碍心,何须实法?”他说要把这个人心来挡住了,很简单,心来挡住是心来把你挡住了,何必另外用个佛法呢?
“如堤塘等,假亦能遮。”哎!不准你看,那一边不要动心!打一道墙,弄个木板叫我们林蒋二来把木板一隔,隔了以后看不见了,你也不动心嘛,“不见可欲、其心不乱”了。他说假法也可以把心隔开了,何必还另外用一个佛法呢?你说这是什么道理呢?提出一个问题。好,现在讲:
“谓修定时,于定加行,厌患粗动心心所故,发胜期愿,遮心心所,令心心所渐细渐微。微微心时,熏异熟识,成极增上厌心等种。由此损伏心等种故,粗动心等,暂不现行。依此分位,假立二定。”
都给你们讲得清清楚楚了。所以你们打坐修定的同学们就不要问我了,这一段要记得。当然这还不算是佛法的正定,但是修到了也很不容易了!
就是说,你在修定的时候,“于定加行厌患粗动”——“定加行”是什么呢?大小乘任何定、一切的方法,譬如念佛,譬如听呼吸、数呼吸、感受呼吸,譬如念咒、譬如观想、譬如一切等等,都叫做加行,不是正修之路、不是正修的目的。说我会打坐、会念咒子,是修定人了——那不行,那是准备达到定的一个加行。念佛也是如此,那都是加行法。什么叫加行呢?等于现代工业界的加工,到工厂里把原料拿去加工。所以我们拜佛啊、念经啊、修定啊、念佛啊,各种修行都是加行。有些经典上也叫做“前行”,得道以前的所做的功夫,叫“加行”,就是修定加行。
还有,大小乘里头修定加行是什么呢?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法,是四加行。不管你大乘小乘,譬如初禅有初禅的暖、顶、忍,二禅有二禅的,初地菩萨有初地菩萨的,十地菩萨(有十地菩萨的),各有境界不同。这些,所以弥勒菩萨另外有部经典,就是《现观庄严论》,可惜我们没有翻译成汉文。到了这几十年,有一位我们同学辈的法尊法师,根据藏文翻出来了,弥勒菩萨的《现观庄严论》。不过翻得没有那么高明,但是已经很不错了,意思大概有了。那么《现观庄严论》里头特别注重的大小乘的四加行,这个四加行与我们现在讲的加行的意义稍稍不同。
现在我们了解了这些名词了,回转来说,是讲修定的时候,于定的加行法门,譬如我们念佛啦、或者是练呼吸啊、听数息观啦,等等,修到已经“厌患粗动”,觉得这个太麻烦了,心要宁静下来。所以有些念佛的人啊、打坐的人啊,念咒子,念念念……到后来不想念了;不想念了呢,就慌了,跑来:“老师啊!怎么办?”我说凉拌!怎么办?!所以你们年轻同学的话,就“凉拌”!这个话真的!
不想念了,你不念就是了嘛!这个里头还要加一个恐惧心“怎么办”干什么呢?你不念一个阶段看看。
我可以告诉你们,你念佛也好,那个念到某一个阶段你觉得不想念的时候,你让他不想念一直下去看它有多久?不到十分钟,你别的念头又来了。又来了,肉包子打狗嘛,你又念嘛!拿佛来念,那个佛号变成肉包子了,妄念变成狗,狗来了拿肉包子打;打完了以后啊,妄念也没有了,佛也不念了,你能够越保持清净越久越好嘛!这个里头不要另求方法。一求方法,都是修定的前加行。
所以经典告诉你,修定是“于定加行厌患”,所以你看修密宗我说最好,真正修密宗的,你们说这里修密宗,我说我没有看到过。真正修密宗,像我们哪有时间啊?早晚做两堂功课,一天就没有了。一堂法修下来三、四个钟头,坐在那个台子上面、佛像前面拜……[录音中断]……茶、食、宝、珠、衣,每个杯子、每个东西都要洗得干干净净擦好,你供个不要说供一千杯水、一百杯水、桐油都不要了,你供二十一杯水、点二十一盏灯,每一天收拾得干干净净,去了两三个钟头了。我当年一搞啊,觉得累死了!所以修财神法我说我不要了,不修了。那个财神菩萨每一天要酥油给他洗澡,洗好多道;我已经买了那么多酥油求财神,我省起来就得钱啦!何必去念财神呢?!对不对?
你要修密法,完了以后坐在上面,要供养新鲜的花,每一天要换;一天茶要泡给佛喝的,要喝三杯、四杯;因为我如果要换茶,想到佛他老人家也要换了。你不能够说我泡一杯茶摆在那里给他喝一天,晚上还发霉了、不晓得换,自己么一天还慢慢泡起来喝三四次——你说你在供养佛啊,(还是)佛在供养你?!……(第36集完)
(玉树临风录入,2011-10-22四校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