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识与中观(十)
原文:瑜伽论说后想生已是诸有情从彼没故。然说彼无转识等者。依长时说。非谓全无。有义生时亦有转识。彼中有必起润生烦恼故。如余本有初必有转识故。瑜伽论说。若生于彼唯入不起。其想若生从彼没故。彼本有初若无转识如何名入。先有后无乃名入故。决择分言所有生得心心所灭名无想故。此言意显彼本有初有异熟生转识暂起。宿因缘力后不复生。由斯引起异熟无记分位差别。说名无想。如善引生二定名善。不尔转识一切不行。如何可言唯生得灭。故彼初位转识暂起。彼天唯在第四静虑。下想粗动难可断故。上无无想异熟处故。即能引发无想定思。能感彼天异熟果故。及无心二定者。谓无想灭尽定。俱无六识故名无心。无想定者。谓有异生伏遍净贪未伏上染。由出离想作意为先。令不恒行心心所灭想灭为首。立无想名。令身安和故亦名定。修习此定品别有三。下品修者现法必退。不能速疾还引现前。后生彼天不甚光净形色广大。定当中夭。中品修者现不必退。设退速疾还引现前。后生彼天虽甚光净形色广大而不最极。虽有中夭而不决定。上品修者现必不退。后生彼天最极光净形色广大。必无中夭。穷满寿量后方殒没。此定唯属第四静虑。又唯是善。彼所引故。下上地无由前说故。四业通三。除顺现受。有义此定唯欲界起。由诸外道说力起故。人中慧解极猛利故。
你们学佛法重要的偈子:“纵使经百劫”,第二句什么?“所作业不亡”。问你们都不帮我记得,所以要想修到中阴不迷怎么做得到啊?“纵使经百劫,所作业不亡。因缘会聚时,果报还自受。”我告诉你哦,刚才给你讲了,能够记得、强记就是定,定力的一种。你们要注意哦!要想做到中阴不迷,这个定力都没有还行吗?过目不忘,它是定力果报来的啊!“纵使经百劫,所作(的)业不亡。因缘会聚时,果报还自受。”所以天人境界堕下来,受报一样受的。
“瑜伽论说,后想生已,是诸有情从彼没故。然说彼无转识等者,依长时说,非谓全无。”玄奘法师引证,唯识宗以《瑜伽师地论》为主,《瑜伽师地论》里头讲,无想天的天人到了临命终时,这个思想、这个念头怎么样生起的呢?就是无想天的众生,“是诸有情”无想天的天人,“从彼没故”从无想天里堕落下来,自然要动念的;无想境界做不到了,那个定力破掉了,定力不够了,他自然沉没了、堕下来。但是呢,“说彼无转识等者”,我们平常说无想天里头的人没有六识互相在转动,这是什么意思呢?“依长时说”,就是以平常无想天经常的这个境界。“非谓全无”,并不是讲修到无想定的人第六意识完全丝毫纹风不动,没有这个道理。修到无想定的人不是木头、不是石头啊。因为他第七识、第八识的、第八识具备的什么功能大家还记得吗?第七识、第八识里头有一个东西——五遍行:触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,还在的啊。所以学唯识是科学哦。心理学讲到唯识,我看是人类的最高的智慧的结晶了!可惜西方没有人懂,当然东方的人也“莫宰羊”(不知道)。
这个五遍行,八识里头都有。所以你不要认为无想定什么都不知道,他是做到第六意识的不去想、作用,换句话不去波动了。这个要搞清楚。这五遍行特别要注意,八个识里头都有它。所以你们要注意了,打起坐来有时候:哎呀,我定是很定,什么都没有,就是还“知道”。你“不知道”你为什么学佛啊?学死人多好呢!所以有许多同学问得我烦了,你“不知道”,你买二十颗安眠药一吃,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嘛!何必打坐呢?这个中间“想”与“思”它是存在哦!思而不住,思而不留,所以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谁说你不知道?佛者觉也,照见三千大千世界,你说他知道不知道?不知道何必学佛啊?学死人多好啊!自己跑到民权东路,你快那里报到,那比学佛还快,那不是什么都不知道?(一笑)不是这个道理,不要搞错了。
另外,“有义”,还有一种理论,“有义,生时亦有转识。彼中有必起润生烦恼故,如余本有初,必有转识故。”还有一派修证到了的大阿罗汉们——(是)法师们,不是大阿罗汉,大阿罗汉就是佛了——他认为,生无想定的天人“亦有转识”,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还是要动的;换句话,我们简单讲,还是要动念头,有时候动念头。“彼中有”,这个不是中阴身,就是生在无想天的人,因为念头动了起下界的爱欲了、动心了,这欲界的润生烦恼来了,这是魔障了。“如余”就同其他的欲界天人一样,“本有初,必有转识故。”他说,“如余本有初”,就是同其他的天人一样,开始的时候,“必有转识故”。第一念一动,第六意识一定动。因为第六意识念头动了,定力境界变了。所以像我们大家打坐,普通刚刚学坐的不知道,有些人修行很多年定力很好,你坐在那里,最后你自己研究研究看,你想起来的时候不想入定了。不要认为打坐就是入定哦,可以说我没有看到过真正能够入定的人;假使看到我马上给你磕头,那我高兴得很!虽然你是跟我学,我愿意……[录音中断]。假使身体在发麻,不想坐,你心说:“我还要坐下去!”身体把你没有办法的。结果你还是心定不住啊!要注意哦,这个地方就要参究了。所以同无想定的天人一样,他要下座的时候,他还是动念的,“润生烦恼故”,因这个关系,“如余本有初,必有转识故”,同其他天人一样,开始还是动念了。
那么再说:“瑜伽论说,若生于彼,唯入不起。其想若生,从彼没故。彼本有初若无转识,如何名入。”那么《瑜伽师地论》里头讲,修到无想定的人,生无想天;无想定是因哦,生到无想天是果;有这个因,才得这个果。换句话,你有这一个学历,才能够取得这个职位的位置。所以读大学、读硕士、读博士,那是因;你拿到这张文凭以后,去得到学士、硕士、博士的学位或者报酬,这个是果。因与果要知道。
所以《瑜伽师地论》说,“若生于彼,唯入不起。”他说生在无想天的天人,完全证入到无想定的境界,就是不动心了,不起心动念。
“其想若生”,如果他有一个思想念头一动呢?立刻堕落下来,就死亡了,无想天里头死亡、堕到下界去了,“从彼没故”,下堕了,堕到下界里头。
“彼本有初,若无转识”,他说所以说无想定刚刚生的时候,看起来好像第六意识都不转了——还是在动。所以这个里头我们研究到这里,你晓得吧?有些个哲学问题来了。这个宇宙,我们这个物理世界的宇宙,是恒动的、永远在动。所以《易经》讲这个宇宙万有“天行健”,行健,永远在动,没有一分一秒不动;这个太阳月亮、银河系统有一秒钟不动,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爆炸了、毁了,不得了。它要恒动。
现在我们在找能源,如果找出这个宇宙何以能动——不一定是太阳的光来的,这个恒动是什么东西在动?不知道哦。这个物理世界是恒动。我们心理、精神世界是不是恒动呢?同样道理。
“若无转识”,转识就是恒动。无想定、无想天,虽然做到了没有念头在动。但是在佛经上说,当他在生没之间,还是有转识哦,不是不动的。所以物理世界、精神世界,此心究竟是静的、是动的,还是个问题哦!我们认为打坐修道在那里:“哎呀,我得定了,没有动。”你正在动哦!这一点特别注意哦!这个理搞不清楚,在那里盲修瞎练一辈子,开玩笑哦!自己以为得道了,很笑话的事啊!就是你修到气脉,气脉是不是修来的?修来的还是动来的?修来的就心动呀,心不动怎么修到?你纵然入定可达八万年、八千年、八万大劫不动,你那个修定的功力也在动呀。我功力叫它不动,这个本身就在动。不过把它动的卡在那里;卡在那里,你正有股力量把它卡在那里,这股力量就是动的源嘛,对不对?这个逻辑的道理要搞清楚哦。那么这个力量背后真正是什么?这个是道的问题了,这就是道了,这是形而上的东西了。所以真正的佛法是非常不容易搞的啊,不是那么盲目去迷信啊!
“如何名入?先有后无,乃名入故。”怎么样说证入这个不动、不动念,证入这个定?我们讲入定、入定,怎么叫入定呢?这个入是什么意思啊?那么道家认为入定,要入到什么地方去?入到肚脐眼、丹田里头去——哪有这回事啊!那个里头是大便、大肠,你到这里干什么?!你说爬到头顶,头顶上干什么?乘凉啊?真是!
入定,请问你入到哪里去?这是个问题啊!什么叫入?出定,你出到哪里?有些道家修道的人认为:哎呦,我的意识阳神灵魂从头顶上出来,这个叫出定了——见鬼了!(一笑)哪有这种事啊?当然有这个境界可以,定、不定,入、出,这是两个代号。所以怎么叫入定?“如何名入?先有后无,乃名入故。”就是说,我们意识念头,人本来都是动乱中有,证到平常没有经验过的境界、空了,进入这个境况,就是证到这个情况、证到这个状况,所以叫做入定;并没有一个地方进、出。说在这里进出,你到理发店去花八十块钱、两百块钱,拿一点热水冲一冲凉快得很,是入定去了,那有什么相干啊!是有作用,但是不是这个道理。
“决择分言,所有生得,心心所灭,名无想故。”所以呀给你决择,就是仔细地分析又分析,《瑜伽师地论》有一个决择分里头,详细给你分类了。“所有生得”,生这个无想天的,“心”就是我们这个心。“心所”,心所起的这个作用,就是所谓心理状态,我们现在可以讲心理行为或者是心相,就是心所。“心心所灭”,都灭掉了,这个叫做无想,“名无想”。
“此言意,显彼本有。”他说无想是什么?是第六意识不想。注意哦!总而言之、统而言之,第六意识不起现行,“显彼本有”。
“初有异熟生,转识暂起。”这是说,无想定、无想天第六意识不起了,就如生到无想天的时候,刚刚生、异熟生。这个异熟很麻烦了。我们一切的生命,像我们现在的生命每一个人,都是异熟来的。异熟也叫做果报,所以普通经典就翻译成果报。报身,那么因果报应报来的。异熟就是果报。说为什么你这一生会变成女的呢?会变成男的呢?或变成瘦子或变成胖子呢?或变成中国人或外国人,或者会变成什么六道众生呢?就是因果异熟来的。所以异熟很难了解,很难翻,只好把这个名称叫做异熟,就是因果果报来的。所以生无想天的人,“异熟生,转识暂起。”
“宿因缘力,后不复生。”他生到无想天并不是究竟,就是平常练习这个无想定,无想的定力习惯了,这个业力训练得习惯了,所以暂时因缘这个定力嘛,生在这个无想天。后念不大动,所以受这个天人的善报。无想天也算是善天,虽然是外道,是善天哦。你看无想天的一个人,虽然不是积极地为善,是消极地为善,众恶不会来了,绝不会作恶了。
“由斯引起,异熟无记分位差别,说名无想。”所以无想定的境界,因为这个无想定的定力,引发了这个果报,中间这个生命落在无记中。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们,不要认为没有念头、昏沉就是定。把无记(无记就是不善也不恶,昏昏迷迷地坐在那里)以为自己是这个定呀,果报无想天是生不到哇,畜生道是希望很多了。啊,所以无记果位,非善非恶。所以它引起异熟无记的分位差别。“说名无想”,无想定的果报就是无记了,什么都不管、没有了。所以我的经验告诉你哦,修空念、修无想定搞了几年的时候,到达了一个字都认不得了。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们我当时的经验,自己拿着笔不会写信了:哎?一个字都想不出来!就那么容易到达无记定,你们千万注意啊。
“如善引生,二定名善。”如果到达了无想定,我们再修加行,懂了,其实这个无想定并不难,一下就可以证到的哦,可以做到。再加行、加工修炼,就是行一切善、善法,由善根所引发、生起两种“引生二定”,两种定,两种就是无心定——无心定不是无想哦,大家特别注意;无想定。刚才讲过,第六意识硬把它压住了,石头压草一样,思想不起,这是无想定。到达无心定呢,石头没有了、草也没有了、地也没有了——空了,这是无心定,所以叫空。但是学禅宗的人呢,这是初步一点点境界,所以“莫道无心便是道,无心更隔一重关”,这是禅宗祖师们的话。但是无心定比无想定要高一层了。所以由无想定你修到了,再加行,善根的引发,生出二定:无心定,或者证到第九定的灭尽定,那么“名善”,这就是善行道路、佛道。
“不尔”,如果不是这样呢?“转识一切不行,如何可言唯生得灭。”他说假使自然无想定,不晓得自己进一步修持;那么,意识啊、前面五识身体的变化、气质都变化不了,自己变化不了,“转识一切”都不起作用了;那么有什么资格可以说因为这一生成就,得到一切心行皆灭,证到灭尽定呢?做不到的。
“故彼初位转识暂起。彼天唯在第四静虑。下想粗动,难可断故。”所以生无想定的人,初生刚刚到达那个境界、无想的境界、无想天的境界,“转识”第六意识这个转动、动态,暂时发生一个作用,好像把念头切断了这个关系。所以,这个无想定的天人境界属于第四禅。四禅都记得吧?“舍念清净”的境界,是属于舍念清净的,舍念清净包含了无想或者无心等等的境界,所以它属于第四静虑、第四禅天。“下想粗动”,为什么呢?下面三禅、二禅、初禅的人,这个思想还是粗的,不像四禅无想定比较更细一点了。“难可断故”,所以证入初禅的人,所以大家刚刚在打坐得一点定境,不管你坐了多少年,你思想完全想断,做不到哦。你想到达无想定,还做不到的。因为下面三禅的境界,想——这个思想还很粗,还在动态中,“难可断故”。
“上无无想异熟处故,即能引发无想定思,能感彼天异熟果故。”他说,无想定是四禅天天人境界,色界中间的无想天。色界天的天人最高是有顶天,有顶天的天主叫做大自在天,大自在天主经常现观自在菩萨像,所以白色的衣服,白色的种种,等等。大自在天的天人,有时候到欲界里,很方便,他乘光就来了。那么无想天呢,正在色界天这个中间,到有顶天还差四层,就是定力功夫。为什么说定力功夫啊?我们为什么打坐修定做善行呢?因修这个因,得那个果报。所以啊,“上”,无想天的上面,“无无想异熟处故”,那已经不是无想天了,不是无想天的果报之身了。因为上面“空无边处定、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”这个境界就更高一层,那叫做四空天,**达到空。所以能够引发无想定的思,无想定的思就是刚才五遍行里头的“思”,思想这个思。想是想,我们现在在思想叫做“想”,“思”比“想”就细得多了。
“能感彼天,异熟果故。”所以无想天再进修才能够上升。今天恐怕只能到达这里[引磬响],所以这个唯识啊,《成唯识论》仔细地研究是非常非常吃力的,不像别的经典,特别要留心。它这个文字翻译得非常的简化,意义包括得很多。可是我们大家真正要学佛的,这个《成唯识论》的这些道理切实要搞清楚。不然你随便去学密宗啊、去学禅哪,这个错误的路子大得很,不能乱搞的。
首先,有人提出问题了,三个问题。第一问题:“第七识‘恒审思量’,它的性能是恒审思量。但是一个人在闷绝位,晕倒了昏过去了,那么他这个思量在哪里?”所以,佛法的道理呀,佛说,文字言语不可以完全形容。“恒审思量”,并不是像我们现在的思想。我们现在能够思想这个思量,在文字上也叫做思量,是第六意识。譬如睡着了,第六意识不起现行的时候,它也在恒审思量,那个东西就叫做思量,它不会忘记“我”的。所以,这些在这五位里头都有,恒审思量****。闷绝、睡眠、无想定,那么既然无想怎么样思量?换句话,他那个时候“恒审思量”这个作用在哪里?就在闷绝的本位,就在闷绝的里头;那么那一种情形是没有思想。因为你现在问的是把我们第六意识这个习惯思想当成“思量”。第七识思量它是一个有覆性的,那么本来就属于啊,在那个时候只要它一起动,“我”就来了。*这个“我”的作用就是思量,所以它叫“恒审思量”。那个时候恒审思量在什么呢?如果你要照唯识这种答法就很麻烦;禅的答法,它那个恒审思量在闷绝里,就很简单了,就闷过去了、死过去了,那个境界就是它的作用,它的作用就在闷的上面,第七识是这个样子。
第二个问题,提到在入胎的时候,中脉先有,先生中脉;事实上呢,中脉是中空,并无一样东西,“本来无一物”。那么所谓讲的是先有中脉,是灵性、灵识的一点有呢,还是去后来先的有?我们晓得这要分两个事情了。怀胎的事情先有中脉、色法,所谓中脉这个脉、气脉,是属于色法里面的范围,所谓色法,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构成这个色身的。拿我们现有的知识来讲,属于物理的部分、生理部分,这是阿赖耶识的现起,所以阿赖耶识一现起了以后啊,“根、身、器”就来。那么第一个观念要搞清楚这个范围,属于色法的范围。中脉的话,是阿赖耶识的功能显现变起,四大,*中脉。所以中脉这个脉一生起的时候,就是“去后来先”,阿赖耶识这些识,与男的精、女的血,就是男女这个精虫、卵子结合,三元和合的中间,第一个发动的现象。比方像竹苇中空,并不是说没有东西;中空无一物,书上对“中”的道理都告诉你了,这个中间是空的,这个中间是光明清净,**我们这里的天、蔚蓝色的天,一点尘渣子没有,空空洞洞的空,一丝都没有。无一物是空空洞洞的空,并不是完全没有的空,没有的空不是中脉。中脉是空空洞洞的,也可以叫它其中无一物。那么这个东西像什么呢?像我们这个天气闷的时候、乌云盖天的时候,地下、地心一股热能这样上来,比方,把这个天中间冲开了,就是这么一个现象。这个现象,中脉一生起了以后啊,各种脉慢慢地发动了,等于香蕉(芭蕉)那个中心它是空空洞洞的,你把香蕉(芭蕉)一层一层剥了,它中心是空的,可是外面的纤维一切一切——我们身上经脉都依中脉而发起的。大致到了婴儿一下生的时候,这个中脉已经开始要闭塞,不是全部闭塞。到婴儿头顶完全不跳的时候,开始意识一动,中脉完全闭到了。就是开始要下生了,中脉完成。如果是一个修定成就的人、有成就的人转胎啊,中脉不一定。
所以,中脉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名色一点变去的,这个同“去后来先”不相干。“去后来先”是识的这一点作用。识的这一点作用,它没有跟色法,色法是它的相分,相,一切是色法,第八阿赖耶识的相分——地水火风,乃至山河大地、各个的身体,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相分。
第三点比较麻烦,推算命理算命的,有人的命是纯阳一气,拿八字天干都是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等等;地支都是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,都是这些代表阳性的干支。那么,问的问题说,我上次提到过,甲、丙等都是“能”,“能”当然是阳;那么,构成了物质,就是为阴。是这个样子,是这个样子。不过有一点特别要注意,中国文化《易经》讲阴阳,它不是呆定的概念,它是活的。所以学《易经》必须要了解“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”这两句话,就是阴阳两个都变的,譬如男的叫做阳、女的叫做阴,也很难讲,这是过去这两个代号直接**。实际上,女人全身都是阳,只有一点真阴,只有一点,这一点真阴就很厉害;男人全身都是阴,只有一点真阳。那么,这个阴阳也有反背的作代表,反过来、背过去作代表。所以上次我们提到天干地支的道理,所谓阳性的是代表“能”,阴性代表成形的东西,道理是这个样子,理论上是这个样子,没有错。这个至于它的作用呢,所以算八字搞起来非常难,阴中也有阳,阳中也有阴。所以你看学算八字,十二个地支里头的内含就有不同,譬如子——子的部分***,丑——丑****。它含的又不同,含的是阴中又含阳,阳中又含阴,变化无穷。
那么,唯识的道理也是变化无穷,八个识的变化也是这样。所以转识就可以成智。那么智,等于说阳性作代表的;识,这个就是困惑人的、使人堕落的、染污的,阴性作代表。至于八识呢,这个就是东方文化特殊的地方,中国《易经》讲八卦,佛法也讲八识;那么八识第八阿赖耶识等于说是“乾卦”;第七识——坤卦,坤也由乾变而来;那么意识——震卦,所谓****,这一震动一切都来了。其它的,你比如说坎卦是耳识;离卦是眼识;巽卦是鼻识;兑卦是舌识;几乎是差不多一样,这就很妙了!所以学命理、学易经的,它这些东方的哲学,严格讲把它关联起来,都是一套有连贯性的,所代表的不同。所以印度佛法所讲的十二因缘,实际上就是十二地支的变化原则:子就是无明,丑就是无明缘行,就是十二地支的变化。这些道理,佛把这一个变化的法则,拿来说成一个精神、心的心灵状态,所谓十二因缘。大概是这样。
这三个问题简单(讲),还没有详细解释,再提出来再说。
现在我们讲到《成唯识论》二百七十一页,上次讲的前五识同第六识与修证证成,就是修道证果的**,最密切相关的。所以,一般不管是学净土学什么,真正要谈修持的话,特别特别注意。不知道我讲完了以后,不晓得大家——因为我讲得不好,希望大家留心注意听。一个人讲得已经不好,听得更不好,那就很可惜了。如果说讲得很好,听的不懂,那就更可惜了。希望大家特别注意,要求修证方面非常重要。
现在先念原文,“及无心二定者,谓无想灭尽定,俱无六识,故名无心。”所谓唯识学的无心定,这个定境包括无心定。那么一般我们如果不研究教理,只听到无心,有许多以为无心就是道。至于我们普通人做事,说我打你一下、我骂你,“哎呀,对不起,我无心的。”——空话!哪里有无心的?要打人要骂人,说错了、做错了,绝对有心的,不是无心的。但是你的确无心,那不叫无心,那是无记。莫名其妙,就是普通讲下意识的动作,无记不能算是无心。那么当然普通表达可以用无心两个字,就是学佛的人自己要反省、搞清楚,没有无心的。所以一个人记性不好,做事错误多,说自己觉得是无心,的确你第六意识没有动机想那么做,就做了,这是无记业重,无记就是愚痴呀、笨啊,就是很笨,无记重智慧就越低呀!这所谓四惑里头的一个重大的惑,就是痴,四惑里头是我痴,这个痴***。所以有*****,有许多修道人,往往搞得:“哎呀我懒得用心、懒得记”,你注意,你已经落到无记,无记就是顽空了,真的顽空。痴惑了是无记。
所以呀,真正无心,无心是个果位呦,修道一个程度哦,真正无心是不容易的。无心定有两种,第一个是无想定,“谓无想”;第二个是灭尽定,灭尽定是四禅八定的第九次第定。四禅八定过了,得到灭尽定,证果位了,小乘罗汉的果位。
就是说无想定同灭尽定,这两种定境不同,都叫做无心定。那这个无什么心呢?“无六识故”,眼耳鼻舌身意,这六识都没有。注意哦,所以叫作无心定。注意,我们要了解,所以诸位自己你想想看,修道打坐很多年坐在那里,你感觉到我身体还坐在那里,身体还粗重得很,一点都没有轻灵;至于发胀发麻发酸发痛那个更不要谈了。就是麻、胀、酸、痛、痒都过了,身体所谓讲气脉就算给你都通了;都通了以后,你有身体的感觉,身见没有忘掉,就是身识——眼耳鼻舌“身”,第五身识还在,这感觉还在;那么而且觉得我现在坐在这里很定——第六识意识还在噢,都没有到达无心位哦,所以无心位不容易的。
所以说,告诉你,无心两种定,灭尽定同无想定这两种定范围,都没有六识、六识都不起现行了,这样才叫做无心定,就达到无心定的境界。
那么,现在开始讲无想定。“无想定者,谓有异生,伏遍净贪,未伏上染。由出离想,作意为先。令不恒行,心心所灭,想灭为首,立无想名。”[录音中断]……这不好办哦。所以呀,我们在学的大家同学们都注意啊,不要认为自己学位高了,文字工具的确要弄好。不然不要说对外国文化,写自己的东方中国文化仓库都打不开,你就惨了。
第一句话,“无想定者”,所谓无想定呢,“谓有异生”,怎么叫异生呢?不同的众生。往往提到异生,所谓异生,已经比人这个位置稍稍不同,或者是菩萨境界里头了。这个人,所谓异生,生命已经不太平常了,已经非常了。所以我们中国经常称一个了不起的奇人——异人,异就是奇异,不同于一般平凡的人。他说,所谓无想定,有些异生这些人,换句话我们现在讲有些特殊有修持的人,“伏遍净贪”,遍净贪,所以叫大家《三界天人表》一定要带来。我们这里过去像很多课,尤其本院在这里常听的同学们,说这个又丢了,我们连发好多次,又丢了,很对不起自己。应该要背来。
怎么样叫做“伏遍净贪”呢?二禅定到三禅定的境界,三禅定里头有个果位,就是升天的果位,就是三禅天当中有个“遍净天”,遍净就是完全干净的。人生其实有许多人说念佛一生,修行很得力,往生的地方不一定是极乐世界,告诉你。好一点有些正好生在遍净天,他当成极乐世界了,也差不多。遍净天那当然已经到了色界,没得欲了;我们还在欲界中,我们在欲界的低层,还是人中了。所以到三禅这个境界,已经到达伏掉遍净贪,遍净天的这个贪欲没有了。所以我们要把《俱舍论》所以再三给大家平常提到,九十八个结使,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这是根本烦恼,我们心理的、感情的、思想的、情绪的——修所断,要修持,尽量自己慢慢修持地把它转化了,贪嗔痴慢疑才没有了。贪嗔痴慢疑详细分析谈何容易呀!一个人说你一下顿悟,我懂了道理,我学了佛能够断了——没办法!——是修所断的。那么贪嗔痴慢疑修所断了以后,就是修行、努力修行,慢慢清净、断了。
那么见惑呢?思想里头就是见解里头的五见,所谓身见、邪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,这种观念思想上破不掉的,那要见所断的,那要智慧够了才破得掉。这样你看十个: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这是五个根本烦恼,包括邪见。我们随时有所见解思想落在邪见里头,自己不知道。譬如认为我打坐,如果我什么都没有想,完全不知道,我一下入定去了——哎,这个观念就是邪见。以无想定当成道了,是邪见了。无想定、无想天是凡夫外道天里头,可是位置很高哦!比遍净天还要高。道理在哪里?心理上我们贪一个清净境界,是遍净;我们修定到了连清净境界都不要、放下了,才把意识能够达到真正无想。所以修持之难啊,不是那么简单!一点修持都没有,一点定力都没有,所谓戒定慧,我常常告诉大家,定为中心啊!得了定,才是真得戒了;得了定,譬如到达初禅,已经很少犯戒了,起心动念比较少多了。无想定尽管是外道定,你到了无想定一定的话,虽然是外道定,还有什么地方去犯戒啊?不会去犯了。一切行为都是意识来的。所以定是最重要的,戒不因为定而不能圆满,慧不因为定而不能发起。所以定重要。
所以“伏遍净贪”,要看这个原文啊,不要光听,那一点用都没有;这个要深入进去。就是说有些已经有修行的,对于三禅天这个境界,人尽管修道到了三禅,还有贪欲。虽然不贪世间的享受,譬如我们大家为什么要修道?你说我们在座大家学佛,都是想自己上进嘛,想不做一个普通人,对不对?人应该有向上的心理。我们要想自己升华,要超越现有的世界的烦恼,实际上这个心理也属于贪哦。不过这个是善贪哦,不是坏的贪,是许可的。人总要一步一步求进步。可是如果拿上地,等于说拿十二层楼来看十一层楼的人,还是低了一级。所以拿上地、就是说再高一层的无想天来看遍净天的人,贪欲还很重,他贪图这个清净以为是究竟,是错误的。所以他说,无想定是怎么样讲法呢?有些人修持得已经“伏遍净贪”,已经降服了遍净天的那一个色界的贪欲的心理了,但是“未伏上染”。上染是什么呢?也是染污啊。哎,还想升华,晓得色界天上面还有高层,还有一个升华的境界。色界天上面,到了上去呀,有顶天才是色界天的天顶,有顶天就是大自在了、大自在天主,所以还想希望有进步,未伏向上的这个染污心。那么由于自己心里要跳出现有的成就,不算满足,要出离。欲界跳出来了,到了色界,色界还再向上升,“由出离想,作意为先”,还是要动念的,想自己再用功、进步,这还是第六意识作意。
那么晓得,我现在贪图——譬如我们定吧,假使你们定,我们大家都定,定在这个清净境界,随时心里很清净;因为清净,所以你来跟我讲话,你来问我找我办一个事情,“很讨厌!不要打搅扰我的清净。”就起瞋念了,就会起讨厌。像不是常常讲一个念佛故事的一个反的笑话吗?有一个妈妈不是正在念佛吗,这个儿子实在看不惯了,什么事情都不管了。儿子等妈妈念佛的时候就说:“妈!妈!”妈妈说:“做什么?”儿子不响了。这时妈妈又“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”等她念得挺起劲时,儿子说“妈、妈、妈、妈!”结果妈妈说:“你干什么?干什么?”儿子也不响。然后第三次妈妈又“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”儿子说“妈、妈、妈……”,这个妈妈说:“你讨厌!我念佛,你吵什么嘛!”儿子就说:“妈,你看嘛,我是你生的儿子,不过就叫了三次,你一天到黑叫阿弥陀佛,他不发脾气呀?”啊,这个故事是相反的呦,可是你注意,不要一笑过去了,有它的道理。
人,这个贪欲的心,念念贪欲都是作意,念阿弥陀佛是要有一个善贪在:我要必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发愿。发愿,愿是谁发的?第六意识“作意为先”。你要知道。那么生上界的人,定力到了这个时候,譬如我们贪图清净,大家在清净;你久了,当然有智慧已经算不错了,自己晓得我现在清净还不是究竟,对不对?我不入定不清净下来,这个清净境界就没有了,所以不究竟,还要跳出这个,还要求高一层升华。那么,最好把清净也空掉、也丢掉。那么清净丢掉,清净也是意识一个境界,所以把这个意识还要丢掉。
那么,“令不恒行,心心所灭”,那么想办法,使自己“不恒行”,不常常在动的,色受想行识,这个行就是动。我们心有时候,你譬如你打坐呀清净起来,我们心为什么动了?五阴里头行阴的作用。“行”它自然会动的。你没有到真正的灭尽定以前,这个五阴里头行阴你灭不了。等于这个地球,我们尽管睡觉地球还在动,它没有停止过。这个地球动、天体宇宙动就是行阴,它永远转的,所谓轮回就是这样转动的,它永远在转哪。所以,要想达到无想定,“令不恒行”,恒就是常常,不常常动心的那个心所,心里头这些念头。心所,心所包括很多了,我们将来要倒转来去说心所,五十几种心所,贪嗔痴慢疑,根本烦恼、大烦恼、小烦恼、随烦恼、各种心理,都是啊。你要把这个心[录音中断]……“想灭为首”。那么你再用功下去,到达什么呢?我们“色受想”中间,我们人活着,最伤脑筋就是这个思想不能停嘛,我想吃、我想用、我想怎么样。这个想嘛,这就是心所。这个想的作用灭掉了,那就到达无想了。这就是得到无想定了。
无想定又比遍净天又高了一层,证到色界天的中层——无想天。这个无想天里头,无想定属于凡夫外道定,但是很高哦。你不要看凡夫外道,所谓怎么叫他外道?不是轻视哦。因为他没有明心见性,心外求法,你晓得无想也是我们心硬使它做到的。心是个什么东西没有明白,所以还是外道。
他说,我们到达了无想定的境界,“令身安和,故亦名定。”你注意,我们现在活着,大家在这里没有死,如果修道打坐到达了无想定的时候,身体非常舒服哦,安、和。安和,我告诉你,所谓道家、密宗一天到黑希望气脉通,奇经八脉、任督二脉、密宗……老实讲,那还是初步的初步,气脉给你通完了以后不过身安和而已。而四大色法的境界同“道”还没有关系。千万不要认为气脉通了就有道了。不过说你修持有一点功夫了,不错。所以你要晓得达到无想定,那么我们普通人所认为的身体上的奇经八脉早已经通了;不必到无想定啊,你到初禅境界,气脉大部分已经通了。所以气脉通、什么中脉通,不是了不起的事,不要着迷了。话是那么说呀,你们气脉都没有通,我们普通人只有上下通:吃下去、拉出来,这个不算通。
要真正气脉修通了的人有象征的呀。有些人公然跑来当面给我讲,哎,我已经任督二脉打通。哎呀,我话都懒得回了!打通不打通一望而知,眼睛一看就知道了。当然要过来人,一看就知道了,这个是不能自欺的呀!打通气脉的人那有象征的,很多象征。
现在讲,得无想定,到达三禅定的境界。我们普通,中国一般后来的经验给它(总结的):初禅是念住——大概啊,不是究竟的说法,这个不是佛学的,是中国后来一般人(根据)修持的经验加上的。初禅是念住;二禅就气住了,气住,气脉差不多已经通了,不通住不了的,呼吸停止了;三禅就脉住,心脏都不跳了,血脉都不流了;心脏跳哦,跳得很弱,一点点,很久很久一下。假使你们有许多修道人,现在人没有资格修道,有一点病(就)拿一点现在医学的观念来看,那全错了。到那个时候心脏完全心脏病一样,停止了;心电图半天才是一下下,还停了;到了三禅是脉住了。四禅就舍念清净,四禅连这个气脉、身体都忘掉了、空开了。
所以初禅是念住,我们念,就是说,思想专一,譬如观一点光吧,观一点什么、一个佛号吧、一个东西,就是这一句,永远就定住了。不是说你“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”我只在“阿弥陀佛”在念,这个不算念住哦!搞清楚哦。还是“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”,这是作意哦,第六意识都在跳动。就是念一句“阿弥陀佛”,或者到“阿”字,或者到“陀”字,或者到“佛”字,这个中间,念也没有了,就是这个念的境界永远存在,一念万年,万年就是这一念。这个中间不是四个字连起不连起,佛的念,就是这一念定住了。这样叫“念住”。
那么念佛念到这样,所以叫做“念而不念,不念而念”,怎么不念而念呢?这个时候,你不要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四个字不要连,名号不连,你心念、第六意识心念念念在佛上嘛。自然只有佛、只有佛……一路到底的,没有动过嘛,这叫念住。念住就是念佛的人讲“一念万年,万年一念”,就是一心不乱了。就是这一心一念。就是佛的这一念。乃至四个字已经没有跳动了。那么定久了、定久了一路一路进步啊,身心起变化。你要晓得,现在无想定是属于三禅的境界哦!属于三禅。
你们《三界天人表》一定搞熟哦。大小乘学佛,三界天人、六道轮回没有搞熟,你白搞了的。哪一禅的境界是合于哪一天人的境界。后来中国儒家所谓讲“天人之际”,就是这个东西哦。我们在座学佛同学搞清楚哦。常常一问你们天人,哎,这一天“遍净天”在哪里?你就搞不清了。“少净天”在哪里?“少光天”在哪里?搞不清楚了。他化自在天在哪里?你搞不清楚了。所以像密宗有些佛像啊,是他化自在天的境界的那些天人的像,当然不是人间的像。这要搞清楚的。
现在我们回转来,讲本论,就是本经:“立无想名”,所以这个境界“令身安和”,身体已经安和。你要晓得看经典不要马马虎虎,经典文字只好这样记载。我们身能够安,在座我看哪一个人敢说自己身体安哪?一点都没有难过、头脑清楚,做得到吗?做不到的啊。不是这里不舒服、那里难过,或者身上这里有一块,那里不舒服,胃肠消化不良,都是身不安哪!身安已经很难,和更难了。
六脉平和,所以你看中国医学上、道家有个故事。有一个人卜卦很灵——学《易经》里头一个故事——灵得不得了。结果感动了一个神仙,这个神仙是吕纯阳,神仙来了,晓得他卜卦很灵。这个人卜卦还会医,医药灵,反正医、命、卦都很好,他自己认为也是半仙之份。结果啊,这个吕纯阳来了,感动来了,晓得有这么一个人。当然吕纯阳已经是道家修成的人,故意变化成一个病兮兮的人,让他来看病。这个卜卦的先生医理很高,把他脉一拿,看完了一笑,合个掌,不开方。“哎,你怎么不出方呢?”他说:“何必呢?你何必来试我啊!”那么他就问他:“那我的病怎么样?还有救没有救?”那他说了两句话:“六脉平和,非仙即怪。”不是神仙就是妖怪。他说:“但是先生啊,你不是妖怪,你是仙,你不要试我。”他自己把卦台一放,就出来给他一跪,就拜师了。吕纯阳被他揭穿了,哈哈一笑,把他带走了,这个徒弟就那么收了的。
所以医学道家讲“六脉平和”,非常难。这就是讲,得了无想定到三禅这个境界,出定以后六脉平和。“六脉平和,非仙即怪。”不是神仙,就是妖怪。其实呀,妖怪也就是神仙。因为人啊对自己待遇好一点,所以我们人修道成功叫做“仙”;狗啊、猫修成功了就叫做“精”;那些鱼啊、泥鳅啊修成功了就叫做“怪”。其实以怪同精看我们,我们修成功了也是“人精”而已啊!几个名称不同。啊,所以我们注意这四个字,特别注意!所以得定的,到了无想定,“令身安和,故亦名定。”注意啊,这八个字!不要打坐啊,现在要看书,不然你就白在这里搞了,将来回去呀,“哎哟,我听是听过,又看不懂!”那又何必搞一次一听呢!
“令身安和,故亦名定。”所以注意,修定的人,你说自己打坐定,哪里得了定?身不安不和不算得定,不可能的。你坐这里,身体安不下来,这个腿最多你坐两个钟头也不舒服了,这身不算安、不算和啊!所以你没有得定。“令身安和,故亦名定。”所以叫做定。这就是说,心理意识是无想,一点思想停止了,得了第六意识**,可是身呢又安,舒服极了;和,百病都没有了。所以这个境界叫做无想“定”,“故亦名定”。
那么下面告诉我们,“修习此定,品别有三。”你们要注意哦,他说修到无想定,阶级还是不同,就是程度不同。“下品修者”,最低的,“现法必退,不能速疾,还引现前。”什么叫做得到无想定了?下等的成就就是说,有时候一下、一打坐好的时候,身心安和,思想完全没有,舒服极了,进入无想定。但是啊,孩子叫你“妈妈,爸爸,下来啦!给我拿一点学费报名啦!”你学费一拿以后再一上坐啊,我的妈!身不安和了,无想也做不到了。这叫无想定退掉了,所以“现法必退”。
“不能速疾,还引现前”,不能很快地马上又进入无想定去。又要慢慢、慢慢,再澄清了、定了、再进。所以我常常叫你们打坐,你们有时候也很好哇,那是瞎猫撞到死老鼠的!老鼠死掉,跑到瞎子猫前面,一闻,好,吃到了——不是你抓到的。你说我要入这个定就入这个定,我要入那一种定就入那一种定——行了!说我今天两腿一盘,我要入定去了,你就入定了。你在哪里入定?硬熬啊,叫做煎熬!“我怎么搞的?”心里头……。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呀,下品修到无想定境是“现法必退”,现在就退掉;退掉并不是永远不回头哦,或者过一阵又回转来。“不能速疾”很快地又进到无想定的境界里头,所以这一类人,就是像我们活着修无想定到这个境界的人,那么死后升天的果位呢?生到无想天。
“后生彼天,不甚光净。”无想天是色界,色界没有肉体的身,没有我们现在欲界的肉体身。色界是光。可是光还是有个身哦,眼耳鼻舌“身”,还是有个身的。譬如我们做梦,梦里头有个身嘛,有个自己。所以呀,这一类的人,下品修到无想,生到无想天,身光不够亮、不够干净。“形色广大”,很粗,这个人长得很胖,很高,一砣大胖光,一砣大泡,而且光有时候暗暗的,象牙色的,或者黄种色的,或者是同这个非洲人一样,黑光的,就是这样,“形色广大”。
“定当中夭”,生在天上活不长,半路夭折下来。无想天是寿命五百劫哦!五百劫哦,不是五百生。这个地球毁了又形成,形成又毁了,一定五百劫,生无想天的果报。但是,无想天不是一定修定的人,一个人做善人,这三界的天人,极力作善事的人,善行行到了,《大学》儒家所谓“止于至善”的人,他念头也清了,所以为善最乐。做善事到了极点,不要修定,念头清了,如果没有悟道,有时候也生这种天人。你要注意哦,所以善法是非常可贵的哦。所以学佛的人光想学佛,心性、性情一切没有转变,善法功德没有建立,休谈了。你以为光打坐就行了,不行的啊!
现在一个问题来了,已经先告诉你们,生到无想天还是有身哦。色界是光,色界是光哦。这个最后告诉你们,但要注意这个问题。“中品修者”,修无想定中乘的人呢,“现不必退”,这一生随时会在无想定中。“设退速疾,还引现前。”有时候这个定境界掉了,但是一用心、一定,就回来了,很快就回来。那么这种死后呢,生彼天当中,“后生彼天,虽甚光净,形色广大,而不最极。虽有中夭,而不决定。”说生到无想天,身体的光明情形,也是比较不太透亮、不太美丽,形色也是胖胖的。但是啊,中等胖,不是胖得那么胖。颜色也不是那么难看,就是色相也蛮漂亮的。所以人中的丑陋、畜生中的丑陋等等,都是前生的福报功德。一个人长得自己身体少病少恼,颜色就是色相庄严,长得漂亮不漂亮,没有哪一点不是果报;生在天中也是一样。所以呀,这种中品修到无想天的天人,他的命运注定也有半途短命而死的;但是并不一定。因为他既已经到无想天,他再努力一修持,可以转变。不一定中途短命死掉的。[此时引磬响]那么快呀?好像在无想天上讲话一样啊!(一笑)休息。
修到最上乘的人,“现必不退”,就是假定我们在座的哪一位道友,现在修到了无想定,他随时都会在无想定中,不会退掉了,“现必不退”。因此,这个色身、我们这个肉体业报完了的时候,在这个世界业报完了的时候,这段一灵清净,自然就生无想天。所以“后生彼天,最极光净。”那就是在无想天人里头,光明漂亮,形色非常广大。“必无中夭”。那么“穷满寿量”,就是一活无想天上五百劫。五百劫以后堕不堕落呀?三界天人一样堕落,“后方殒没”。道理在哪里呀?就要了解三世因果。譬如我们现在一个人,不管是有善念恶念,下一个恒心,修善、行定,你过去的业报,有恶的业报还是带到的哦,还是带到哦。譬如说,你现在,等于说我们一个人,现在尽量地努力,你看外国小说、中国小说都有,中国历史也有,一下做了皇帝,从前犯过法的;碰到那些执法很严肃的人,也给皇帝讲:对不起,以前有个案子你还没有销啊!哈,那皇帝也只好想个办法给他销一销案子。等于我们中国的包公,也打得龙袍,虽然是小说,因为皇帝犯了法了,皇帝妈妈犯了法,那皇帝也有罪,没有办法打这个皇帝,包公就叫将皇帝的衣服穿在那里吊起来拿鞭子打,等于打了皇帝。皇帝只好照办。这个你看到是小说,这些小说的故事是根据这个因果律来的。所以呀,生无想天五百劫后不进修,进修了果报再转化,慢慢来。“后方殒没”,还是下坠。无想天下堕堕到哪里呢?或者堕在欲界天人,或者变人,甚至于过去的业报来,就是上次给大家提到佛学里头最重要的这个偈子:“纵使经百劫,所作业不亡。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。”这个是因果的道理。
那么现在说明,“此定唯属第四静虑”,这个定境界属于第四禅天,四禅里头。四禅刚才说过,四禅后面还有四个定境比这个境界高:空无边处定、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、非想非非想处定,这个叫做四空天,是无色界的。因为色界的人“灭心”,灭掉这个心念;“成色”,所谓色界还是色界哦,五阴里头就属于,我们大家念过《心经》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这个五蕴的色蕴还存在。不过无想天的人,无想天这个“灭心成色”;到涅槃境界,所以真正的佛法,“灭色成心”,那是小乘的涅槃了。所以呀,无色界里头是灭色成心了。所以无色界的天人你看不见,没有形体的。所以这些佛学的道理都切实要注意。
所以这个定呢,“此定唯属第四静虑。又唯是善,彼所引故,下上地无。”他说,这些修定——你们大家注意,我们打坐,都想学打坐,以为打坐就是学佛法——不行哦!打坐是做功夫、治心、修心的功夫;你还要修“行”,行为上要行善。所以行一切善法是加行。等于我们修定是原料,这个原料还要加工的,要经过高雄加工厂去加工啊。所以他说,“此定唯属第四静虑,又唯是善,彼所引故。”善法所生。你不行善想到无想定,做不到哦!譬如一个大坏人,我们一下说把思想自己不想、什么都停掉——做不到的哦。不要说大坏人,我们这些人都是大好人,如果你真到夜里睡不着了把思想停掉,也做不到啊!我们这些大好人也做不到啊,对不对?所以你想无想,把第六意识想念一下给你停掉,那要相当的功力,还要善。善是加行,修善法为加行,所引出这个定境。
“下上地无”,你看我的妈!这个文字啊,玄奘法师啊,你这样搞啊!浓缩到这个程度。怎么叫“下上地无”?死了都不懂。上地是什么?“四空天”,空无边处定等等,你们有这个三界天人表,“上地”无想天上面是四空天,色究竟天上面是四空天。“上地”是四空天,无色界;“下地”呢?比无想天低一点的——三禅天。怎么样叫“下上地无”呢?无想定这个意识完全不去想的这个作用,“上地”无色界里没有这个事,无色界看无想那是很低级;下地呢?到了三禅的境界,他定境还有东西呀,还有遍净、还有清净、还有空的境界。你想达到这个空、清净,都没有想,也做不到。所以无想定就在四禅天色界的中间到无色界这个中间。所以“上地”没有无想定的事情,下界也做不到无想定,譬如我们现在做不到。假使大家修到无想定,你做到了也不错!管它外道——我常常劝人家,你管他外道内道,总弄一个道吧!弄到了外道我再转到内道来有什么关系呢?你何必……一学佛的人,看这个也是外道、那个是魔。我说魔比我们还好一点,有本事一点;先做个魔,再来做个神,由神嘛再修个道,由道再变成天神,慢慢来嘛,幼稚园一样读也不错嘛。何必看人家,“哎哟,这是外道,这是魔。”自己已经变成魔了。“哦不对!我是正道。”这一念,错了!就不能修道了。这一念是瞋心。排他性这一念,慈爱不够,已非善行。千万注意!
一个不管外道内道修行的人,要度一切众生嘛,外道也要度,魔也要度嘛。外道又怎么样?魔又怎么样?对不对?嗨,理论上一定不错。是要注意啊!所以这一句话讲无想定“上地”没有,比无想定低一点的也没有。
“由前说故”,前面已经给你讲得很清楚了。“四业通三”,这要命了,“四业通三”,我们业果有四种:过去业、现在业、未来业这三种业,还有一个“不定业”,所谓四业。无想定呢?你要晓得,我们假定在无想定、无想天中,我们现在就在无想天,现业没有了,现业是什么?现业是无想嘛,对不对?但是你过去所作的业,那个果报将来还要还的哦!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,时间没有到,你在这里一请假,躲了五百劫了嘛。当然加上利息还重一点也算不定。也许你在无想天,修善法呢减轻一点,也没有一定。这个是不定的。所以过去的业、未来的业、不定业,还是存在的;只有现业在享受无想天天人的果报。所以呀,四种业果里头还是联通的,三种还通达的。
“除顺现受”,在现在这一生生在无想天是顺境,受这个现生的无想天的果报。因为你修无想定的善法来的。这懂了啊,这个文句都懂了吧?看通了吧?
好了,现在另起,“有义”有一个师父说,都是佛的弟子,“有义”有些人讲,“此定唯欲界起”,修无想定的人,在天人里头不大肯修的,只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肯修。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在欲界中遭遇痛苦烦恼太多了。痛苦烦恼的根源就是心里头思想乱嘛,希望“不想就好了!”所以欲界里头引发,“由诸外道,说力起故”,说外道,这个并不是骂人,就是说他没有根本明心见性。说:“我教你个功夫,你这个功夫一做嘛,或者修气功,或者修什么,修到了以后,可以做到无想。”譬如有一类的,最高的气功,密宗也有,“yoga”瑜珈里头也有,道家也有,可以修闭气的方法。不要乱讲啊!我只讲了名字,没有教你们方法啊。你们听了这个名字自己乱去搞,出毛病我不负责啊!同我没得果报,先说明了啊!有些硬修闭气的方法,闭气得成就了,念也跟着停掉了,也做到无想了。说无想定,“由诸外道,说力起故”,游说你,劝你:这才是法、这才是道,你跟着学。但是你要晓得,要修到无想定,笨人也做不到哦!所以要修善根、要培养智慧呦!任何外道内道都要“人中慧解,极猛利故。”就是人也是聪明人才干这个事。修了这一种方法,岂止闭气,还有很多方法,使自己可以一下就达到无想境界,把思想切断了、停住了、停断了。所以这种人,人当中智慧也算很聪明的,“人中慧解,极猛利故”,高等聪明的他才做得到。
所以修道做功夫,你说得了什么法、学了什么法,怎么样修都没有成果——笨啊!慧解不够啊,真的呀!慧解够了,任何功夫,一个有慧解的人同没有慧解的人做任何的功夫,差得太远了。有慧的,这个窍妙一下就懂进去了;等于一个电的开关,懂得的人一下就懂了。不懂的呀,你给他什么工专里头五年制啊、七年制啊、三年制啊、两年制啊,你把他制死了也没有办法!他就是那么笨,学不会那个技术。所以慧!慧!要求慧呀!“人中慧解,极猛利故”,这是一种的理由、说法。
所以无想定是欲界里头起始修的。我们所以生在欲界的痛苦,男女饮食之欲、功名富贵之欲、要发财做官之欲,这些都是欲。欲都由思想来,能够把思想根本一切除的话,没有了嘛,就舒服了嘛。但是在这个中间起修,还要慧解,“极猛利故”。你不要老是看到佛经讲是外道、外道,不过是那么一个代名词呀!你修到了这个功夫这个外道,外得不错哦!比欲界天的什么,庙子上塑的那些瞪起眼睛、牙齿獠起,四大天王啊、四大金刚,比这些要高了不晓得多少层啊!如果拿我们这个房子来比方,四大天王实际上是站在下一层按电梯的那一个地方的。到无想天已经是八层楼、九层楼这个地方了,快到顶了。所以是很高的啊!你如果修到这个……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,就是先学无想定,学了三年才修到;你查查佛经上有,“知非即舍”。他后来说,“哎,这还不究竟。”才丢掉的。所以他做到的。是外道法,可是你不要轻视看哦!
(第10集终,妙音缘录入,玉树临风2011-05-07三校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