觉悟文化网

觉悟文化网
觉悟书库

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(3)


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卷第三

善权品第四

  尔时,弥勒菩萨谓须菩提:“若有菩萨摩诃萨劝助为福,出入布施、持戒自守者上,其福转尊极上,无过菩萨摩诃萨劝助福德。”

  须菩提语弥勒菩萨:“复有菩萨摩诃萨,于阿僧祇刹土诸佛所而作功德,一一刹土不可计佛其般泥洹者,乃从发意已来自到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至阿惟三佛者,乃至无余泥洹界而般泥洹者,然后至于法尽,于是中所作功德,其功德度无有极;及诸声闻作布施、持戒自守为福,于有余功德自致无余,诸有般泥洹佛于其中所作功德,至有净戒身、三昧身、智慧身、以脱身、脱慧所见身;佛法极大哀不可计,佛天中天所说法,于其法中复学诸所有功德,乃于诸般泥洹佛法所作功德,都计之合之,劝助为尊。种种得中为极,是上极。劝助者是为劝助,劝助以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,以是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置是菩萨之人,持心能作是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,乃生作是心,欲有所得。”

  弥勒菩萨语须菩提:“其不作是求,乃能有所得。其作是思想者,以为无黠——能生是意,用思想悔还,用信悔还——但用无黠故,还堕四颠倒,无常谓有常,苦谓有乐,空谓有实,无身谓有身,以故思想悔还,心悔还,信悔还。菩萨不当作是心有所求。于所求无处所,云何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?”

  弥勒菩萨谓须菩提:“不当于新学菩萨摩诃萨前说是语。何以故?或亡所信,亡所乐,亡所喜,亡所行,便从是堕。当为是菩萨摩诃萨可说闻者,在善师边者,当为是菩萨摩诃萨可说闻者,不恐、不怖、不畏,是菩萨摩诃萨能劝助为福,作萨芸若。持心作是劝助,心亦尽灭,无所有,无所见。何等心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?当以何心作?心无两对,心之自然,乃能所作。”

 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:“新学菩萨摩诃萨闻是或恐或怖。若菩萨摩诃萨欲作功德者,当云何劝助其福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?”

  须菩提语弥勒菩萨:“当作护诸佛所,破坏众恶而断爱欲,等行如一,降伏魔事,弃捐重担,即自从所有勤苦悉为以尽,其知以脱心,即从计从阿僧祇刹土诸般泥曰者,于其中所作功德福,于诸声闻中复作功德,都计之合之,劝助为尊。种种德中无过劝助,其劝助者能为劝助,劝助以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

  “何所是菩萨摩诃萨想,不还所信,不悔还?正使菩萨摩诃萨持心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,其心无所想者,是菩萨摩诃萨心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正使心念自了知,是为想悔还、心悔还、所信悔还;正使心念复知是心,则是作是,为想悔还、信悔还。正使菩萨摩诃萨持心了知,当作是觉知,尽无所有,知尽者当知何心有所作,当了知心何所心法于法有所作,如法者为随法已,于作真为是作,即非邪作,是菩萨摩诃萨所作。若有菩萨摩诃萨于过去、当来、今现在佛所作功德,若诸声闻下至凡人所作功德,若畜生闻法,及诸天、诸阅叉、乾多罗、阿须伦、迦留罗、真陀罗、摩睺勒、诸人若非人闻法者,发心所作功德,及初学菩萨道者,都计之合之积累为上,其劝助者能为劝助,是以极尊。种种德中无过劝助,是以劝助所当,劝助能为,劝助福用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

  “正使复如是为尽法,于法无所生、无所灭、无所处治,无所生法,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是法不了法,有反用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故。是为无想,不悔还心,亦不悔还,所信不悔还,作是无所求,众所不逮,是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作。若有菩萨摩诃萨不谛晓了知作福德者。所以者何?于身恍惚,于劝助福亦复恍惚,菩萨了知恍惚无所有,是故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,若于诸般泥洹佛所而作功德,持是功德欲作所求,其知自然能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

  “诸佛天中天,所著不著想,过去以灭亦无有想而不作想。其作想者,为非德菩萨摩诃萨,当学沤和拘舍罗。未得般若波罗蜜者不得入,已得般若波罗蜜乃得入,勿为身作识,用之有灭,以是故无有身身。有德之人,有想便碍,反欲苦住。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菩不学作是德持劝助。何以故?用不正,故视般泥曰佛而反有想,以故为碍,所作功德,为不及逮,反欲苦住。其不作想者,是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之德,其作想者譬若杂毒。何以故?设美饭以毒著中,色大甚好而香,无不喜者,不知饭中有毒。愚闇之人食之欢喜饱满,食欲消时久久不便身。不知德行者,甚之为难,不晓将护,不晓中事,不能解知。作是行德者,为如杂毒之食语。善男子,过去、当来、今现在佛,持戒身、三昧身、智慧身、以脱身、脱慧所见身,及于声闻中所作功德,佛天中天所说,若复辟支佛所而作功德,都劝助之,劝助以持是福德,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持所作为想,用是故譬若杂毒。

  “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,何所过去、当来、今现在佛功德?当云何劝助作福成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?是菩萨随怛萨阿竭教者,是即为作智、佛功德,所生自然及其想法,所有持是福作劝助,因其劝助自致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,菩萨摩诃萨作是施者无过,终不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,佛所语皆至诚。

 “复次,菩萨摩诃萨当作是施,如净戒,如三昧,如智慧,如以脱,如脱慧所见身,无欲界、无色界、无无色界,亦无过去、当来、今现在,亦无所有,无所有施亦复无所有,其作是施为以如法,法亦无所有,作施者为成所施无有毒,其作异施者为作反施。是菩萨摩诃萨所施以如法者,佛天中天,所知是即为施,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”

  佛言:“善哉!善哉!须菩提,所作为如佛,是即为菩萨摩诃萨所施。三千大千国土人悉念慈哀等护心,无过菩萨摩诃萨上头所施,是即为极尊。

  “复次,须菩提,三千大千国土人悉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,使如恒边沙佛刹人皆供养是菩萨,震越、衣被、饭食、床、卧具、病瘦医药如恒边沙劫供养,随所喜乐作是布施。云何,须菩提,其福宁多不?”

  须菩提言:“甚多,甚多,天中天!”

  佛言:“劝助功德福过其上不可计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代劝功德福者,如恒边沙佛土不能悉受。”

  佛言:“善哉!善哉!须菩提,若有菩萨持般若波罗蜜者,所作施为过其本所施上,以无能过劝助所施上,百倍、千倍、万倍、亿倍、巨亿倍。”

  尔时,四天王天上二万天人悉以头面著佛足,皆白佛言:“极大施,天中天!菩萨摩诃萨,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,其功德甚大尊。何以故?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,于中劝助故。”

  忉利天上诸天人持天华、名香、捣香、杂香、泽香、烧香、天缯、华盖、幢幡、伎乐,持用供养娱乐佛,供养已皆白佛言:“极大施,天中天!菩萨摩诃萨,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,极大施之功德。何以故?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,于中劝助故。”

  盐天上诸天人持天华、名香、捣香、杂香、泽香、烧香、天缯、华盖、幢幡、伎乐,持用供养娱乐佛,供养已皆白佛言:“极大施,天中天!菩萨摩诃萨,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,极大德之功德。何以故?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,于中劝助故。”

  兜率天上诸天人以天华、名香、捣香、杂香、泽香、烧香、天缯、华盖、幢幡、伎乐,持用供养娱乐佛,供养已皆作是言:“极大施,天中天!菩萨摩诃萨,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,极大德之功德。何以故?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,于中劝助故。”

  尼摩罗提天上诸天人持天华、名香、捣香、杂香、泽香、烧香、天缯、华盖、幢幡、伎乐,持用供养娱乐佛,供养已皆白佛言:“极大施,天中天!菩萨摩诃萨,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,极大尊之功德。何以故?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,于中劝助故。”

  波罗尼蜜和耶拔致天上诸天人持天华、名香、捣香、杂香、泽香、烧香、天缯彩、华盖、幢幡、伎乐,持用供养娱乐佛,供养已皆白佛言:“极大施,天中天!菩萨摩诃萨,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,极大尊之功德。何以故?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,于中劝助故。”

  梵天、梵迦夷天、梵福楼天、梵波利产天、卢天、波利陀天、卢波摩那天、阿陂会天、首诃天、波利首诃天、阿波摩首天、首呵迦天、比伊潘罗天、阿比耶天、须陀施天、尼天乃至阿迦腻吒天等诸天人,悉以头面著佛足,皆言:“甚善,天中天!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,极为大施之功德。何以故?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,于中劝助故。”

  佛语首陀卫诸天人:“置三千大千国土中,菩萨摩诃萨及恒边沙佛刹人,悉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,复有恒边沙佛刹人,都共供养是辈菩萨摩诃萨,震越、衣服、饭食、去来卧具、病瘦医药供养,如恒边沙劫,随所乐喜作是施与,若复过是者,不及菩萨摩诃萨劝助之施。为过去、当来、今现在佛,净戒身、三昧身、智慧身、以脱身、脱慧所见身及诸声闻身,其中者所作功德都共计之合之,及不劝助。若劝助者,以是极尊无能过者,作是劝助以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属天中天所说,都共计之合之,极尊无过劝助。悉代劝助,劝助已,菩萨摩诃萨从是中得何等法?”

  佛语须菩提:“道德之人当知过去、当来、今现在,法无所取,亦无所舍,亦无所知,亦无所得。其法者,为无所生法,亦无所灭。法者亦无从生,法亦无所从灭,于法中了无所生者,法亦无所从有而灭,是者法之所法。我代劝助之,是为劝助,作是施者疾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是故,须菩提,菩萨摩诃萨劝助为尊。

  “复次,须菩提,菩萨摩诃萨于过去、当来、今现在佛所,代作布施者劝助,代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一心、智慧而劝助之,代以脱者劝助之,代脱慧所见身劝助之,作是代劝助,其脱者是为布施,其脱者是为忍辱,其脱者是为精进,其脱者是为一心,其脱者是为智慧,其脱者是为脱慧,其脱者是为脱慧所见身,其脱者是为以脱,其脱者代其劝助,其脱者是为法,是故当来未有如其脱者令阿僧祇刹土诸佛天中天现在者,其脱者是即诸佛弟子,其脱者以过去诸佛弟子,其脱者今现在诸佛弟子,于是法中无缚无著无脱,如是法者,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,所施为从中无有能过者,无有能坏者。是者,须菩提,菩萨摩诃萨劝助之为尊。

  “如恒边沙佛刹中,菩萨悉寿如恒边沙劫,恒边沙佛刹人都悉供养诸菩萨摩诃萨,震越、衣服、饮食、床、卧具、病瘦医药乃至恒边沙劫,须菩提,皆持戒、忍辱、于精进而不懈、于禅悉得三昧,百倍、千倍、万倍、若干巨亿万倍,不如劝助功德福,最尊出其上。”

地狱品第五

  舍利弗白佛言:“般若波罗蜜者多所成。

  “天中天,因般若波罗蜜,无不得字者。

  “天中天,般若波罗蜜,为极照明。

  “天中天,般若波罗蜜,为去冥。

  “天中天,般若波罗蜜者,无所著。

  “天中天,般若波罗蜜,为极尊。

  “天中天,无目者,般若波罗蜜为作眼。

  “天中天,其迷惑者,般若波罗蜜悉授道路。

  “天中天,萨芸若者,即般若波罗蜜是。

  “天中天,般若波罗蜜者,是菩萨摩诃萨母。

  “天中天,无所生、无所灭,即般若波罗蜜是。

  “天中天,具足三合十二法轮,为转是般若波罗蜜。

  “天中天,般若波罗蜜,其困苦者悉安隐之。

  “天中天,般若波罗蜜,于生死作护。

  “天中天,般若波罗蜜,于一切法悉皆自然。

  “菩萨摩诃萨,当云何于般若波罗蜜中住,天中天?”

  佛语舍利弗:“世多罗者,因般若波罗蜜住。其敬佛者,当自归般若波罗蜜。”

  释提桓因心念:“尊者舍利弗何因发是问?”即时,释提桓因谓舍利弗:“何因尊者乃作是问?”

  舍利弗谓释提桓因:“拘翼,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护,因其劝助功德福持作萨芸若,过菩萨之所作为——若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上。譬若如人从生而盲,若百人、若千人、若万人、若千万人,无有前导,欲有所至若欲入城者,不知当如行;如是,拘翼,五波罗蜜者亦如盲无所见,离般若波罗蜜者,如是欲入萨芸若中,不知当如行。般若波罗蜜即五波罗蜜之护,悉与眼目。般若波罗蜜者是护,令五波罗蜜各得名字。”

  舍利弗白佛:“当云何守入般若波罗蜜中?”

  佛语舍利弗:“色者不见所入,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亦不见所入,视五阴亦不见所入,是为守般若波罗蜜。”

  “如是者,天中天,以为守般若波罗蜜。作是守者,为逮何法?”

  佛语舍利弗:“无所守是为逮法守,为般若波罗蜜。”

  释提桓因白佛言:“般若波罗蜜不逮萨芸若者,亦不能得逮,亦不逮守,于生死亦无所逮,当云何逮,天中天?”

  佛言:“无所逮故能为逮。”

  释提桓因言:“少有及者,天中天,如般若波罗蜜!于诸法,诸法无生无所灭,当何所住?”

  “无有住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菩萨或时作是念,便离般若波罗蜜。”

  佛语须菩提:“傥有所因,便念般若波罗蜜,知般若波罗蜜空无所有,无近无远,是故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般若波罗蜜者,为信何法?”

  佛语须菩提:“信般若波罗蜜者为不信色,亦不信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,有不信须陀洹道,不信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罗汉、辟支佛道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摩诃波罗蜜者,天中天,即般若波罗蜜是。”

  佛谓须菩提:“云何知摩诃波罗蜜?因般若波罗蜜是。须菩提,于色无大无小,不以色为证,亦不为色作证;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,亦无大无小,于识不以为证,亦不为识作证;便于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,致十种力即不复为弱。萨芸若无广无狭。何以故?无广无狭萨芸若知于般若波罗蜜无所行。所以者何?般若波罗蜜无所有。若人若于中有所求,谓有所有,是则为大非。何以故?人无所生,般若波罗蜜与人俱皆自然。人恍惚故般若波罗蜜俱不可计,人亦不坏般若波罗蜜亦如是。人如般若波罗蜜者,便得成至阿惟三佛。人亦有力故,恒萨阿竭现而有力。”

  舍利弗白佛言:“般若波罗蜜甚深,甚深,天中天!若有菩萨摩诃萨信般若波罗蜜者,不说其中短,亦不狐疑,其人从何所来生是间?为行菩萨道已来,几闻解般若波罗蜜事随教入中者?”

  佛语舍利弗:“从他方佛刹来生是间,是菩萨摩诃萨于他方供养佛已从受决,闻般若波罗蜜故,以是复闻般若波罗蜜,自念言:‘我如见佛无异。’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般若波罗蜜,可得见闻不?”

  佛言:“不可得见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是菩萨随深般若波罗蜜者,行已来为几闻?”

  佛语须菩提:“是非一辈学,各各有以供养若干百佛、若干千佛悉见已,于其所皆行清净戒已。

  “若有于众中闻般若波罗蜜,弃舍去为不敬菩萨摩诃萨法,佛说深般若波罗蜜,其人弃舍去不欲闻之。何以故?是人前世时闻般若波罗蜜,用弃舍去故,亦不以身心,是皆无知之人所致。用是罪故,若闻深般若波罗蜜,复止人不令说之;止般若波罗蜜者,为止萨芸若;其止萨芸若者,为止过去、当来、今现在佛;用是断法罪故,死入大泥犁中,若干百千岁,若干亿万岁,当受若干泥犁毒痛甚不可言,其中寿尽转生他方摩诃泥犁中,其寿复尽展转到他方摩诃泥犁中生。”

  舍利弗白佛言:“其罪为堕五逆恶。”

  佛谓舍利弗:“其罪虽喻不可引譬。若讽诵读深般若波罗蜜时,其心疑于法者,亦不肯学,念是言:‘非恒萨阿竭所说。’止他人言:‘莫得学。’是为以自坏复坏他人,自饮毒已复饮他人毒,是辈人为以自亡失复失亡他人,自不晓知深般若波罗蜜转复坏他人。是曹人者不当见之,舍利弗,不当与共坐起、言语、饮食。何以故?是曹之人诽谤法者,自在冥中,复持他人著冥中,其人自毒杀身无异。断法之人所语,有信者,用其言者,其人所受罪俱等无有异。所以者何?用诽谤佛语故。诽谤般若波罗蜜者,为悉诽谤诸法已。”

  舍利弗白佛言:“愿闻诽谤法者,受形何等像类?许不知其身大如?”

  佛谓舍利弗:“是诽谤法人傥闻是事,其人沸血便从面孔出,或恐便死,因是被大痛。其人闻之,心便愁毒而消尽,譬若断华,著日中即为萎枯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愿为人故当说之,令知其身受形云何,当为后世人作大明。其有闻者畏惧,当自念:‘我不可诽谤断法如彼人。’”

  佛语舍利弗:“是为示人之大明,以所因罪受其身,甚大丑恶,极勤苦臭处诚不可说,其苦痛甚大而久极。是善男子、善女人闻是语,自足以不敢复诽谤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善男子、善女人闻,是人但坐口所言乃致是罪。”

  佛语须菩提:“是愚痴之人于我法中作沙门,反诽谤般若波罗蜜,言非道。止般若波罗蜜为者,止佛菩萨;以止佛菩萨者,为断过去、当来、现在佛萨芸若;已断萨芸若者,为断法;以断法者,为断比丘僧;以断比丘僧者,为受不可计阿僧祇之罪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若有断般若波罗蜜者,天中天,为几事?”

  佛语须菩提:“以为魔所中,是善男子、是善女人不信不乐——用是二事故,能断深般若波罗蜜。复次,须菩提,断般若波罗蜜者复有四事。何谓四事?随恶师所言;不随顺学;不承至法;主行诽谤,索人短,自贡高。是为四事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少有信般若波罗蜜者,天中天,不晓了是法故。”

  佛语须菩提:“如是,如是,少有信般若波罗蜜者,不晓法故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云何深般若波罗蜜少有信者?”

  佛语须菩提:“色无著无缚无解。何以故?色之自然为色。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无著无缚无脱。何以故?识之自然为识。过去色无著无缚无脱。何以故?过去色之自然故。当来色无著无缚无脱。何以故?当来色之自然色故。今现在色无著无缚无脱。何以故?色之自然色故。过去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无著无缚无脱。何以故?过去识之自然故。当来识无著无缚无脱。何以故?当来识之自然故。今现在识无著无缚无脱。何以故?识之自然故。用是故,须菩提,般若波罗蜜甚深少有信者。”

清净品第六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,将不狎习故?”

  佛语须菩提:“如是,如是,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,用是不狎习之所致。何以故?须菩提,色清净,道亦清净故,言色清净、道亦清净,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亦清净故,言道亦清净,是故识亦清净。

  “复次,须菩提,色清净,萨芸若亦清净,色亦清净,是故色清净、萨芸若亦清净等无异。今不断前,前不断后,故无坏,以是故前为不断。”

  舍利弗白佛言:“清净者,天中天,为甚深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清净为极明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清净无有垢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清净无瑕秽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清净无所有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于欲无所欲清净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于色而无色清净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无所生为色甚清净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于有智而无智甚清净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于智者而无智者甚清净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于色而有智无有智者甚清净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于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而无有智,无有智者甚清净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般若波罗蜜甚亦清净,天中天。萨芸若者不增不减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般若波罗蜜甚清净,于诸法无所取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甚清净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我者清净,色亦清净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本清净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故曰我清净,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亦清净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本清净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我清净,道亦清净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本清净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我者清净,萨芸若亦清净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本清净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我者清净无端绪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本清净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我者清净无有边,色亦清净无边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本清净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我者无有边,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亦无有边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本清净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晓知清净者,即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是。”

  佛言:“本清净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般若波罗蜜者,亦不在彼,亦不在是,亦不离是,亦不在中间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本清净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菩萨摩诃萨知是者,为行般若波罗蜜。有想者,便离般若波罗蜜远已。”

  佛言:“善哉!善哉!须菩提。有字者便有想,以想故著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难及波罗蜜!天中天,安隐决于著。”

  舍利弗言:“问须菩提,何所为著?”

  须菩提言:“知色空者是曰为著,知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空是曰为著,于过去法知过去法是曰为著,于当来法知当来法是曰为著,于现在法知现在法是曰为著,知法者为得大功德,发意菩萨是即为著。”

  释提桓因问须菩提:“何谓为著,须菩提?”

  “心知,拘翼,持是知心,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心者本清净,能可有所作?善男子、善女人其菩萨者,劝人教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,为说正法,自于身心无所失于佛种有所造。是善男子、善女人以离诸著,为弃本际。”

  佛言:“善哉!善哉!须菩提,令菩萨摩诃萨知本际为觉著事。

  “复次,须菩提,有著甚深微妙,我今说之,谛听!谛听!上中下言悉善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愿乐欲闻。”

  佛言:“若善男子、善女人于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,念欲作,想随所想,是故为著。过去、当来、今现在佛天中天,于无余法代劝助之,是为劝助阿耨多罗三耶三菩。于法者而无法故,曰无过去、当来、今现在,以是不可有所作,亦不可有想,亦不可作因缘,有不可见闻,不可知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其本甚深清净,天中天!”

  佛言:“本清净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今日归般若波罗蜜。”

  佛言:“法无作者故,得成阿惟三佛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诸法实无作阿惟三佛者。”

  佛语须菩提:“无有两法,用之本净故,曰为一。其净者,于一切亦无作者。”

  佛语须菩提:“是以离诸著,为弃本际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般若波罗蜜者难了,天中天!”

  佛言:“如是无有得阿惟三佛者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般若波罗蜜不可计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如是,须菩提,非心之所知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为无有作者,天中天。”

  佛言:“无有作者,故无所著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菩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?”

  佛言:“不想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行,为行般若波罗蜜;色不满色,为行般若波罗蜜;色不满为非色行,为行般若波罗蜜;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不满,为行般若波罗蜜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难及,天中天!于著无所著,是实为不著。”

  佛言:“不著色者,为行般若波罗蜜;不著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行,为行般若波罗蜜。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,于色为不著,于痛痒、思想、生死、识为不著,于须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罗汉、辟支佛道亦不著。所以者何?以过诸著故,复出萨芸若中,是为般若波罗蜜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言:“所说法甚深难逮,天中天!若所说不增,不说者亦不减。”

  佛言:“如是,如是。须菩提,譬若恒萨阿竭,尽寿称誉空,空亦不增;若不称誉空,空亦不减。譬如称誉幻人者亦不增,不称誉者亦不减,闻善亦不喜,闻恶不忧。如是,须菩提,于法各各讽诵学之,法亦不增不减。”

  须菩提白佛:“菩萨摩诃萨甚慊苦行般若波罗蜜,若有守般若波罗蜜者,其不懈、不恐、不怖、不动、不还。何以故?守般若波罗蜜者为守空故。一切皆当为菩萨摩诃萨作礼,用被僧那大铠故与空共战,为一切人故著僧那,为一切人故而举空,是菩萨摩诃萨为极大勇猛。天中天,用空法故,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,得成阿惟三佛。”

  有异比丘心念之:“当自归般若波罗蜜,为无所生法,亦为无所灭法。”

 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:“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者,为随何教?”

  须菩提言:“为随空教。”

  释提桓因言:“何所随空教者?”

  须菩提言:“其欲寂静者,是菩萨摩诃萨为知般若波罗蜜。”

  释提桓因白佛言:“其受般若波罗蜜者,天中天,当护几何间?”

  须菩提谓释提桓因:“云何,拘翼,能见法当所护者不?而言欲护之?”

  释提桓因言:“不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随般若波罗蜜教作者是为以得护,若人、若非人终不得其便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若菩萨摩诃萨护空者,为随般若波罗蜜行已。云何,拘翼,能可护响不?”

  释提桓因言:“不能。”

  须菩提言:“如是,拘翼,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,其法亦如响,以知是者亦复无想,以无想念为行般若波罗蜜。”

  用佛威神,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、诸释梵及诸尊天,一切皆来到佛所前,为佛作礼,绕竟三匝各住一面。诸天天王、释梵悉承佛威神,念诸千佛皆字释迦文,其比丘者皆字须菩提,问般若波罗蜜者皆如释提桓因。


录入:觉悟文化网

相关推荐